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五一特別節目》程前與工友見面、《戴軍》打工時流水線上的一個大媽來到現場、《畢淑敏》戰友的出現。

3、書信:《宋丹丹》中小宋丹丹留給爸爸的紙條、《焦晃》中焦晃妻子的信函、《黃磊》中學生給黃磊的書信、《孫道臨》中燕京大學的成績通知單。

4、互動遊戲:《劉歡》滾鐵環、彈球、《小鹿純子》和觀眾發球、《李成儒》用縫紉機做衣服、《英達》做飯、《五一特別現場》比賽包餃子。

5、漫畫:《楊少華》、《葛存壯》、《六一特別節目·方超》。

6、外拍短片:《趙本山》、《朱時茂》、《秦怡》和她兒子、《劉歡》中對劉歡妻子盧璐的採訪。

7、電話連線:《王姬》中連線採訪王姬的丈夫和孩子。

8、DV短片:《宋春麗》中用〃扮演〃的方式再現宋春麗與丈夫的愛情故事。

9、道具:《陳凱歌》中的〃膠片盒〃、《關牧村》中的遊標卡尺、《周華健》中的茅臺酒。

與報紙、廣播等其他媒介不同的是,電視長於具體,拙於抽象,長於記錄正在發生的事實,拙於展現已經逝去的事物。而《藝術人生》則透過節目各環節和因素的積極建構實現了傳播的最大效果。有機引入嘉賓與舊時相關聯的人與物,共同建構了無與倫比的既虛擬又真實的場景。從傳播學而言,感知的同步,〃情景〃的記錄,使傳者和受者之間的距離愈加縮小,從而實現傳者和受者之間的〃共同感受〃和〃視角縫合〃,達到〃共鳴〃與〃共識〃,引發受眾的行為參與和思想參與……積極、主動的思考,關注和認同,進而實現最大化的傳播效果。從認知心理學而言,透過生動而真切的〃情景創設〃,並建立記者和觀眾之間的〃協商會話〃,在觀眾的〃情感參與〃和理性思考下,自主地實現價值符號的〃意義建構〃,而〃情景創設〃、〃協商會話〃、〃情感參與〃、〃意義建構〃正是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思想。

第六章 大策劃(8)

由鳳凰衛視中文臺執行臺長劉春帶來的〃集體記憶〃的創意,帶領《藝術人生》從〃記錄時代人物〃階段進入到〃集體記憶〃品牌的建立階段,《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劉歡……六十年代生人》、《紅樓夢再聚首》、《西遊記再聚首》、《歌聲走過20年》等特別節目的相繼推出標誌著《藝術人生》黃金時代的來臨。

二十世紀的中國命運多舛,21世紀的中國驚豔初綻,誕生於新舊世紀交匯地界的《藝術人生》設定〃集體記憶〃的節目議題,選取可以勾連起一代人記憶的〃群體〃和〃事件〃為節目內容,真切地承載起一份當代中國人的世紀回眸與悵惘懷舊,一種超越消費主義的相濡以沫的感情成為歷史記憶的新的展開,在細微和瑣碎之中仍然投射出一種難得的時代感。這對於我們這個激變的時代而言,無疑是一種有趣的參照。

劉春:我們過去講文學理論裡面的比較典型,什麼叫典型呢?很多情況就是個別的問題的個別性代表了某些群體的東西,《藝術人生》特別容易感人的地方就是這個人在講述他自己獨特的生命狀態的時候,打動了觀眾某些溝通的記憶。

儘管我們確信自己的記憶是精確無誤的,但社會卻不斷地要求人們不能只是在思想中百分之百地再現生活中各種事件的原貌,而是要潤色它們、消解它們、完善它們、乃至賦予了它們一種現實中都不曾擁有的魅力……回憶的魔力。

中央戲劇學院教師史航是《紅樓夢再聚首》的主力策劃人。

史航:電視劇的《紅樓夢》,更是橫亙於八十年代的一道太虛幻境,我們追蹤眺望,樂而忘歸,書籤,掛曆,劇照,明信片,星星點點,散播在我們的記憶之中。這個舊非懷不可……要知道那兩年全國人民都在牽掛,那麼一群如花似玉的少男少女,關在劇組裡,他們每天在忙什麼?這個疑團過了二十年,總該解一解,讓大家看看,誰跟誰琴瑟相逢,終成正果,再猜一猜,誰跟誰曲終人散,渺若參商。

其實,大家更想看的是流年漫過的痕跡,看看那十二金釵,還有她們身邊的靈秀丫鬟,檻外紅顏,如今都是什麼模樣。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可是,我們忍不住不見,寧肯對自己殘忍也對她們殘忍……看到她們眼角的魚尾紋,我們才算是看到了歲月的真面目,二十年的光陰,就像一個早已飄搖欲颺的風箏,此刻,我們終於可以惘然鬆手,任它離我們而去。有她們陪伴,有她們為證,我們這一刻,終於放心地老去。

然後,我們就是想知道,這二十年她們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