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晚上丁塵第一個守夜,中間還起來替換了一次羅格。不過這一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第二天中午,他們翻過一個山坡後,終於看到在對面的山上出現了一排排高大的人造物體。看著那些在山峰中仍然緩緩轉動的葉片,丁塵長出了一口氣,向身邊的兩個人說道:“我們到了。”

91。第91章 林木掩映中的小樓

直到丁塵進入軌道空間站之前,風電都還是一個比較熱門的概念。

在可以實用化的幾個清潔能源專案當中,風電也是最年輕的一個。

當時輿論界對於新能源的前景是相當看好的,特別是在半導體蓄能材料得到突破之後,媒體網路上各路專家紛紛表示傳統的化學能即將被淘汰,至少以後大家使用的電能都來自清潔能源。最新設計出的智慧小區甚至宣稱可以達到電能自給自足。

甚至有人宣佈自己開發的空氣能轉換裝置可以讓單個家庭告別電費。丁塵覺得最起碼這個口號是可以實現的,只要這個家庭不在乎用其它耗材費用來代替電費列支就行了。

實際上不用業內,就連丁塵這麼半桶水都知道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轉換形勢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決定能否實用化的因素是成本,並不是有技術手段就可以進行推廣的,只要還有更廉價的可替代品,再先進的技術也只能留在展臺上。

只不過熱炒新能源對於業界來說等於是一場圈錢的盛宴,大家都樂得悶聲發財,不推波助瀾的大神都要算是秩序善良陣營的了。

從廉價這個角度上來看,風電的優勢實際上並不高。風能雖然是大自然的產物,並不需要花錢,但是把這種免費的能源轉化成可以換錢的形式卻需要花錢。

一般來說,風總是非常任性的,在同一個地方的的不同時段,風能的強弱都會有很大的差別。而對於希望利用風能的技術人員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特性。

因為很顯然,風電能量型態的轉化輸出曲線是隨著輸入曲線而變化的,供電方不能要求用電客戶在風大的時候多用電,風小的時候少用電或者不用電。

為了保證輸入電量的穩定,就必須想辦法彌補這個缺點。所以風電的技術難度其實主要在變電元件上面。在寬電壓範圍的半導體調節元件問世之前,風電註定只能作為一種輔助能源。

實際上,在丁塵的記憶當中,當時國內大範圍的上馬風電,固然有為了搶佔市場,提前儲備技術和訓練團隊的目的,但是另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新能源技術可以拿國家補貼,相當於分散了風險。如果刨除這個原因,要求所有風電廠商自負盈虧的話,恐怕大部分風電廠都會馬上撂挑子不幹了。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當丁塵聽說公寓這裡用的是風電後,並沒有什麼特別感覺。新能源通常也就意味著新技術、新裝置,而新技術和新裝置又通常都和半導體沾邊,這些元器件大多是免維護的替換件,就算知道哪裡壞了,丁塵也找不到新件來替換。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丁塵對風電所知甚少,遠遠不像對傳統發電方式的瞭解那麼深入。

不過風電也有讓他感興趣的地方,好歹這玩意也是機械能轉換電能,不像光伏發電的整合度那麼高,太陽能板壞了剩下的東西就什麼都幹不了,一翻兩瞪眼。風電無論如何還能剩下點有用的東西。這才是他急著進山來看貨的原因。

所以現在看著遠處山間出現的風電塔架,丁塵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他當然不會介意多走幾天路,但是如果想把這裡的東西運回去,路程的長短就很重要了,就算丁塵的體力再好,也不能進行連續的負重跋涉。

有句話叫“看山跑斷腿”,意思就是說在山區,看著離自己不遠的地方往往沒辦法直接到達,繞路的話很可能會跑斷腿。丁塵他們現在遇到的就是這種情況。

漫長的時間流逝之後,從前電廠施工時留下的道路已經完全看不出來了,三個人不得不在密林中穿行,中間還跋涉過了一段五六米寬的溪流,這才來到了風電廠所在的山腳下。

這裡有一條被厚厚苔蘚覆蓋的水泥甬道,要不是丁塵發現這條甬道經過的地方都沒有樹木,恐怕三個人沿著它走到山頂都發現不了它的底下其實是水泥質的。

從山上下來後,丁塵就開始整理隊型,要求鄭宇和羅格跟在自己身後五到六米的距離,同時保持警惕。通常情況下,這種低目標值的民用設施是不會費力設定警戒網的,但是丁塵不知道在自己變冰棒這段時間裡世界發生了什麼,如果有人喪心病狂到在民用設施附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