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初,要向受話方首先恭恭敬敬地問一聲:“您好!”然後,再言其他。不要上來就“喂”對方,或開口便道自己的事情。在問候對方後,就要自報家門,以便讓對方知道你是誰。通常,在電話裡自報家門,有四種模式可以借鑑:一是報本人的全名;二是報本人所在的單位;三種是報本人所在的單位和全名;四是報本人所在的單位、全名和職務。其中,第一種用於私人交往中;後三種用於公務交往中;而最後一種最為正規。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

第77節:第七章 日常禁忌(8)

電話需要透過總機接轉時,要對總機話務員問一聲好,還要說一聲“謝謝”。另外,“請”、“麻煩”、“勞駕”之類的謙虛詞,該用也一定要用。碰上要找的人不在,需要接聽電話的人代找,或代為轉告、留言時,態度同樣要文明有禮。

通話時,電話忽然中斷,或撥號時對方一再佔線,要有耐心,不要罵罵咧咧,不要採用粗暴的舉動拿電話機撒氣,更不要不了了之,應等對方打來電話。最禮貌的方式是立即撥回,並說明通話中斷是系統線路故障所致。打電話時,不要把話筒夾在脖子下,不要趴著、仰著、坐在桌角上,不要高架雙腿在桌子上。撥號時,不要以筆代手,這樣顯得沒有風度。不要用過高的嗓門通話,會讓對方承受不起。標準的做法是:聲音適中,話筒與嘴的距離保持3公分左右。

正所謂編筐編簍全在收口。終止通話放下話筒是最重要的環節,但卻往往被人忽視,通話結束時,應等對方先掛掉電話,先掛電話時應輕放,不要用力一摔,會讓對方懷疑是被冷落。掌握正確的電話禮儀,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禮,讓你的人際交往變得暢通無阻。

餐桌上的禁忌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曾經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讚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由於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東方與西方進餐的習慣也有所不同,中餐的禮節一般人都知道,在正式的西餐宴會上,規矩頗多,很多人就不一定全瞭解。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世界接軌的涉外活動不斷增多,如果對此一無所知,難免會貽笑大方。

希特勒舉行的一次宴會上,一位中國使節按照在國內進西餐的習慣,用餐巾去揩拭刀叉,殊不知這種做法極不禮貌,彷彿是責備刀叉不乾淨。希特勒一見之下,立即命令侍者將全體客人的餐具一律重新換過,使那位中國使節窘迫難堪。

李鴻章出使德國時也出了類似的洋相。李鴻章應俾斯麥之邀前往赴宴,由於不懂西餐禮儀,他把一碗吃水果後洗手用的水端起來喝了。當時俾斯麥不瞭解中國虛實,為不使李鴻章丟醜,他也將洗手水一飲而盡,見此情形,其他文武百官只得忍笑奉陪。

隨著東西方的經濟與文化的不斷交流,人民之間的交往愈益頻繁,瞭解餐桌上的禮儀變成了十分必要的事情。尤其是參加西餐宴會更應該注意某些方面的禁忌。

用餐不能沒有禮貌,即使很餓也不能過於心急,應等全體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後才開始用餐。餐巾應鋪在膝上。如果餐巾較大,應雙疊放在腿上。如果較小,可以全部開啟。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但絕不可用餐巾揩拭餐具。

進餐時忌沒有坐象。身體要坐正,不可過於向前傾斜,也不要把兩臂橫放在桌上,以免碰撞旁邊的客人。使用刀叉時,應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只用叉時,可用右手拿。使用刀時,不要將刀刃向外,更不要用刀送食物入口。如果把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畢。絕不要用叉子去叉麵包。取麵包應該用手去拿,然後放在旁邊的小碟中或大盤的邊沿上,取黃油應用黃油刀,而不要用個人的刀子。吃色拉時只能用叉子。應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如果上色拉的同時也上了麵包、餅乾的話,可以用左手拿一小塊麵包或餅乾,幫著把色拉推上叉子。

不要用水衝嘴裡的食物。要喝水時,應把口中的食物先嚥下去。吃魚時可以用左手拿著麵包,右手拿著刀子,把刺撥開。水果核也應先吐在手心裡,再放入盤中。進餐時更不要將碗碟端起來。喝湯可以將盤子傾斜,然後用湯匙取食。喝茶或喝咖啡不要把湯匙放在杯子裡。

吃飯咀嚼時不要發出響聲,特別是喝湯,應該閉嘴。

在餐桌前擤鼻涕或打嗝是非常不雅的行為。如果打噴嚏或咳嗽,應向周圍的人說對不起。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