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來自異鄉,人生地不熟;有的因十幾年來只跟書本和爹媽打交道,十分的內向。所以,提成工資非常有限。
與底薪相加起來,不僅根本達不到電視節目中討論的每月800元的大學畢業生最低工資標準,而且由於不包吃、住,實際收入已低於小保姆的水平。
有人說,這正是如今留學生年齡越來越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為高中畢業就出去,雖然有獨立生活能力弱等諸多弊處,但也有很多好處。
例如,讀學士所選專業的範圍,就比讀碩士要大得多;畢業後初入職場的機會也多許多。
另外,留學起步早些,年齡上的空間就大。
幾年寒窗苦讀 薪酬略勝保姆(2)
這對女孩子來說尤顯重要,將來找工作、拿身份、談婚論嫁,可能處處領先一步。
本土僧多粥少 留學又掀高潮
還應指出的是,近兩年,對於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公開統計數字,是百分之七十的就業率。
上述這類大學畢業生(即每月拿三、四百元底薪+業務提成)在理論上,以及在實際統計中,應視為已就業了,應在這百分之七十之內。
而另外的百分之三十呢?
由於我國人口多,基數大,近年大學畢業生的人數累積起來,已遠遠超過歐洲一個小國的總人口。那麼,即使是百分之三十的概念,也意味著有上百萬大學畢業生尚未找到工作。
現實很嚴峻,家長很憂慮。
有條件的家庭便把留學視為孩子的另一條出路。
中國的春節是個家人團聚的日子。每到春節前夕,火車票便成為掏錢難求的商品。
於是,一些經濟上寬裕的探親者,當發現他千方百計也尋不到臥鋪車票,而只能買到硬座車票、或甚至是不對號的站票時,便選擇了搭乘票價雖貴、但快捷、舒適的飛機。
準備、或已經安排孩子自費出國留學的家長,就有點兒象上述買飛機票的探親者。
這樣的家長,目前在中國雖所佔比例不大,但因中國人口多,基數大,所以,絕對數也挺可觀。
其實,在許多屬於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乃至第二世界國家,到歐美留學的青年人都有很多。若按城市人口同比計算,並不比中國少。
那種認為留學者多,會顯得本土教育有失面子的想法,似應改變。
不算不知道 一算嚇一跳
有條件能送孩子走自費出國留學這條路的家長,應該屬於經濟上較寬裕的人士。
這類人士在中國目前約有多少呢?
我們認為比較靠譜的是這樣一種說法:即佔我國(除香港、澳門和臺灣)城市人口的百分之五。
這種說法之所以被我們認為比較靠譜,絕非是要低估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的成績,而是認為保守一些,水分擠得幹一些,更有說服力。
另外,還因為若按百分之五的比例,統計出的實際人數大約在二千六百多萬左右。
我們認為,這數字較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
儘管目前中國人的家庭已經基本小型化,尤其是在城市。但我們還是按比較寬鬆的統計方法,以平均四人為一個家庭單位計算。
那麼,二千六百多萬人口,就意味著有六百五十萬個家庭。
這六百五十萬個家庭,剔除沒小孩的、或小孩太小的(其實,由於中國從計劃經濟走出來的時間不長,因此,未到中年,就已富裕的遺產繼承者人數很有限),我們再保守地按每年平均每十個家庭,只有一個家庭的小孩達到適合留學的年齡來統計,那每年有條件留學的孩子也達六十多萬人。
可別小看這六十多萬人,它足以讓更多的國家效仿英國的留學生政策,把教育當做一個贏利的產業來辦。
留學投資大 切記先規劃
無庸諱言,自費留學是個花錢的事。
在市場經濟社會里,花小錢叫消費,花大錢叫投資。我們以為:對於即使是比較富裕的中國家庭,自費留學也應該算做是一種投資。
這種投資創造了若干個機會。
對於學校,是展示教學水平的機會;
對於孩子,是把握未來發展的機會;
對於家長,則是表現父母關愛的機會。
機會與挑戰,從來都是相伴相隨的。
對於學校,這種挑戰包括優質生源的爭奪,包括學校之間,專業設定的比較,包括社會對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