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大帥身邊實是莫大的造化。他們全都放出神識瞪大了眼注意著敵營的動靜,到恨不得三王那邊能出兵偷襲,這樣他們倆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報答大帥的知遇之恩”,
三王的確在夜間發動過不少次偷襲,不過方勝軍中的陣眼守衛從來就沒有鬆懈過,是以他們的偷襲便全都無功而返,後來乾脆再不用這種伎倆了。
時間繼續不停地流逝,永夜族的這場內戰很快又打了一年多,方勝率軍所能堅守的時間越來越長。但是仍然不斷地向王城靠近著。
終於,方勝帶領軍隊退到了王城東方的最後一座大城臨原,三王的兵鋒只差一步便能直抵王城。
由於這三年多來三王一直在緩慢推進,中間從未出什麼意外,所以整個天下對這場內戰的關注便降低了不少,只等著三王推進到永夜城城下。
這時候三王已到臨原,和王城只有一步之遙,一時間天下人的目先,又聚集了過來,只等著臨原城城破的那一天。
這時候永夜王一方的軍民全都有些緊張不安,對他們來說,臨原城一破,他們即將迎來最後一戰。根本再沒有退路!而三王一方的人則處於莫名的興奮當中,打了三年多了,終於馬上就要到王城了,那便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了。此時三王的人簡直有一種錯覺。他們甚至把臨原當成了永夜城,覺得只要攻破臨原就能得到整個天下了。對他們來說,如今的城池一座比一座難攻,現在終於快要到頭了。
方勝率軍在臨原堅守了一個月後臨原城的防禦法陣又露不支之相,這訊息立刻在整個震靈大陸傳開,此時幾乎所有人都已經做好了方勝帶著軍隊退往永夜城的,四
永夜族的這場內戰終於將要迎來最後一戰!
那些不明白狀況的人全都等著臨原城城破的訊息,而這時候方勝和三王卻全都無動於衷,他們四個才是最清楚雙方真實狀況的人!
三王一方的實力仍然明顯強於永夜王,但是方勝已經不打算退了!他要守住臨原,再不後退一步!
不論從大局上講還是從他自己這方面來說,他都有理由如此決定。
從個人方面來說,這三年多來公主如此信任他,將整個軍隊都交給他,而他卻一直在敗退,他實在沒臉退回王城去,他這輩子還從未如此辜負一個人的期望過;另外,這三年多來他只是和暗香閣中的眾人偶有書信來往,還從未見過一面,一旦退到了王城,玉漱等人不可能不來見他。他幾乎不知道時候該如何面對眾人,或者說可能適應不了那種角色的忽然轉變。
從大局上來講,即使三王也能猜出方勝堅守臨原的理由,只因他已經有實力堅守!
三王一方的確仍然明顯強於永夜王,但是這種實力的差距已經比最開始小很多了,在高階秘術者的對比上更是這樣!
只要是交戰,方勝幾乎每場戰鬥必殺三王一方一兩個觸神期秘術者。哪怕後來他們已經極力防備了,仍然很難阻擋方勝!
方勝所殺的全是那些專門負責牽制、偷襲他的高手,三年多前,朋旅城外三王帶著近百觸神期的高手追著方勝到處跑是何等囂張,而現在。那近百觸神期秘術者已經只剩下不到四十人!這些人再加上三王也就是牽制一下他的行動,已經根本不可能殺得了他!
那死了的五十位高手全是死在方手中,不論他們使出什麼手段。最多也只是將方勝打傷罷了。根本殺不了他,但是他卻能時不時奪去一個人的性命,積累到現在,他手中就有了五十餘位高手的性命。
三王手下除這些高手外自然還有別的觸神期秘術者,這些人的對手便是永夜王一方的觸神期秘術者了。
雙方拼到現在互有損失,相比之下永夜王一方的反而還要小一些,因為這些人的目的僅僅是防守,在戰場大多傷了就跑,休養個十天半個小月便又是一條好汗。而三王一方的觸神期秘術者一旦受傷永夜王一方的高手必然群起而攻之,務求將之擊殺在戰場上!這實際上也是公孫餘暗很早就提出的一個一直被將士們堅定執行的策略。 就這樣,幾乎每一戰永夜王一方的觸神期秘術者都要比三王一方少損失一兩個三年多下來積少成多,就大大地彌補雙方在高階秘術者上的差距。
如今差距依然在。但是已經小了很多,以至到現在不論是方勝還是三王都很難判斷出來臨原城到底守不守得住。
自然,這種困惑三王不會告訴任何人,只將之藏在心裡。
但是方勝卻不會藏著,當他發現臨原城的防禦法陣在搖搖欲墜中連續數日損毀程度並未增加時,他立刻通告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