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伊便抿唇羞澀道,“我只恨自己只是太后的侄孫女,而不是親孫女。”
“喲,”呂后便展顏笑道,“我如今可沒有孫女呢。難不成,你想做陛下的乾女兒?”
呂伊不依道,“太后盡拿臣妾取笑。”
“太后,”她怯怯的開口道,“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該不該和你說。”
呂后的笑意慢慢淡下來,“說吧。”
“剛剛,我過來拜見太后娘娘的時候,經過長樂宮鍾室,聽見幾個小黃門在說一些大逆不道的話。”
“他們竟然說,”呂伊的聲音義憤填膺起來,“竟然說皇后娘娘有整整一年不在宮裡,如今傳出有喜的訊息,誰知道這中間有什麼意思。——當然,我立刻斥責了他們。只是,我人微言輕,終究管不了什麼事情。太后娘娘,皇后自幼心思善良,不可能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來的。”她尚在喋喋不休,沒有注意到,呂后漸漸轉為冰寒的眸子,“……你還是出面管一管吧。”
“這事是皇后自己惹下的麻煩,我可不管。”呂后淡淡的道,“等她自己回宮,收拾她惹下的爛攤子。”
呂伊微微吃了一驚,“皇后娘娘要回宮了麼?”
“怎麼?”呂后微微笑道,“五娘不希望她回宮麼?”
“怎麼會?”呂伊嚇了一跳,答話就有些語無倫次起來,“皇后娘娘和臣妾一處長大,她如今能回來,臣妾心裡頭很為她高興。”
“是麼?”呂后笑的頗有深意。
“太后,”呂伊討好道,“伊給你捶背吧。”
“伊娘,”呂后忽然道,“你在宮中也待的夠久了,回去看看吧。我讓蘇摩給你收拾東西。”
這一日,又是劉盈過來長樂宮給呂后請安的日子。
請安過後,母子對坐閒聊的時候,呂后忽然問道,“阿嫣如今怎樣了?”
劉盈坐在下首,右手捧著玄漆茶碗的腕微微一顫。
這是阿嫣回到長安一個多月後,母子兩人之間,第一次主動提起阿嫣。
“回母后的話,”他抬頭,聲音自在而又顯的有一絲緊張,“她將養了一個多月,總算是見好了些。”
“如此,”呂后便扶著蘇摩的手站起來,笑道,“你便接她回未央宮將養吧。”
“——總不能讓我大漢的皇后娘娘,真的在孃家一直待到生產吧?”
注:
第一次婆媳交鋒,到此告一段落。
雖然,到此為止,呂后和阿嫣還沒有見面。
關於我想交待的,呂后的看法和心思,希望我在文中已經表示清楚了。如果沒有,在這裡補充說明一下。
這次交鋒並不激烈。一是因為此時呂后還並不知曉張嫣的身世,還有著從小到大的祖孫情,且有魯元在中間勸解調和。二是呂后對張嫣腹中的孩子抱有很大希望。三是呂后為了兒子忍讓了一點。
關於呂后對張嫣的不滿,表面上,是因為張嫣不顧大局出宮,並引得皇帝追到北地,糾纏二個多月,又倒黴的碰到匈奴襲擊,令劉盈幾乎死在北地。深層次裡,是因為呂后發現阿嫣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是可由自己控制的“傀儡”,而且劉盈對阿嫣爆發的感情也讓呂后心驚,發覺阿嫣對劉盈的影響力漸漸升大,甚至有可能超過自己的趨勢(當然,這話呂后肯定不可能說出口。)
網友上傳章節 二三三:錦繡
二三三:錦繡
孟觀抱劍站在尚冠裡的信平侯府之前,抬頭仰望著眼前的侯府大門。
作為當朝皇后之父的侯府府邸,信平侯府修建的極為寬敞闊氣。在初升的朝陽之下,大門門額之上信平侯府四個大字散發出熠熠的光輝,一如如日方中的初漢權貴。
“孟少俠,”侯府小廝張小春迎出來笑道,“我家娘娘在府中等候你一敘。”
他隨著張小春穿過信平侯府後園,沿著一條碎石鋪成的卸往東走,過了一片竹林,便見一座園子出現在轉角之處。門前牌匾上用清麗的小篆寫著夏馨二字。
張小春帶孟觀從側門進園,迎入門旁迎客花廳,道,“孟少俠請侯一會兒,我去請娘娘過來。”
孟觀在廳中等了一會兒,便聽得侍女的腳步聲細碎,不一會兒,有人打起簾子,張嫣從內室裡走出來。見了孟觀,眼眶微溼。“大哥。”
孟觀行禮,“草民見過皇后娘娘。”
……
一聲恭敬的娘娘,從今以後,她是高高在上的大漢皇后,而他是浪跡江湖的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