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惠帝四年,我張嫣決定嫁給我的舅舅劉盈,我知從此後這一生遍地荊棘,我知我可能一生都不能和他相親,可是有什麼關係?只為了他伸出地手指尖相觸一點點涼意,我就可以以我全部的青春,一往無前的勇氣賭一個不可知的未來
我想賭一賭,我地愛可不可以衝潰他心中道德的牆。
世人,世人是什麼東西?
他們今日既然不敢站出來對這場婚禮喊停,來日,我就不會允許他們對我的事情唧唧歪歪。
高粱侯酈疥仰頭覷著飛揚的旄旗,和著清脆的鈴聲,墨車經過他身前駛入未央東闕之時,他伸出手去,似乎想挽住一縷幽香,永遠縈繞在他指尖鼻前,悵然若失。他緩慢想起那個兩度相見都哭的泣涕交加的年幼女孩,她明明稚弱的肩膀什麼都無法挑起,卻為了所愛的人無比的勇決,當他終於晉了侯位想回去找她地時候,她卻已經離開了長安。他總想著會有機會告訴她自己對她的喜愛,卻經年的錯身而過。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子于歸,言秣其馬。
皇后乘輿法駕從未央東闕叩入,經天祿閣,石渠閣,最後停在未央前殿之前。宮人掌起簾設杌,張嫣弓背扶著宮人的手下車,抬頭看巍峨椒房殿,和立在殿門前地他。
這是在去年五月她離開長安後,她第一次再見劉盈。
*****我是不算字數分割線
西漢的資料的確比較闕如,這一段大婚的儀禮,參考了東晉時人的《漢孝惠張皇后外傳一、二》,東漢蔡質《立宋皇后儀》以及《漢書王莽傳、孝平皇后傳》。
事實上,漢代的禮儀分的很清楚,比如說新皇帝繼位便分繼皇帝位禮與繼天子位禮。同樣的,嫁給身為皇帝地男子做他的妻子,以及成為皇后,也是兩個禮儀。我糾結了一會兒這兩個禮儀的先後順序。
宋皇后繼位是這樣的:皇后初即位章德殿,太尉使持節奉璽綬,天子臨軒百官陪位。皇后北面,太尉住蓋下,東向,宗正、大長秋西向。宗正讀策文畢,皇后拜,稱臣妾,畢,住位。太尉襲授璽綬,中常侍長秋,太僕高鄉侯覽長跪受璽綬,奏於殿前,女史授婕妤,婕妤長跪受,以授昭儀,昭儀受,長跪以帶皇后。皇后伏,起拜,稱臣妾。訖,黃門鼓吹三通。鳴鼓畢,臣以次出。後即位,大赦天下。皇后秩比國王,即位威儀,赤紱玉璽。
這個立皇后禮是皇帝親自到場的,但是宋皇后是以美人位進為皇后。而不是和張嫣一樣,新嫁為皇后。從時間以及性質上而言,王莽女孝平皇后應該和惠帝時期的冊後禮更接近一點。
明年春,遣大司徒宮、大司空豐、左將軍建、右將軍甄邯、光祿大夫歆奉乘輿法駕,迎皇后於安漢公第。宮、豐、歆授皇后璽紱,登車稱警蹕,便時上林延壽門,入未央宮前殿。群臣就位行禮,大赦天下。
那麼,應該是在皇后登車之前就授了皇后璽紱。這樣子,迎親隊伍才有資格稱警蹕。
好吧,我是糾結過了頭。
然後,我想說說酈疥。
寫這個人物,單純只是為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很喜歡《漢廣》這首詩,詩經麼,各種解釋都有,沒有蔚為正宗地。我單單只是想寫一寫我對這首詩地理解。一個樵夫很喜歡漢水邊的那個遊女,他們也許數次相逢,遊女未必叫地出他的名字,但是對這個人有些眼熟,每次擦肩而過的時候,能夠換得點頭的交情。
然後,她嫁人了。他為她把馬喂的飽飽的,好在第二天迎親的時候,讓她的迎親隊伍顯得更氣派一些,讓她的成親過程,能夠稍稍開心一點。
這也是一種很溫柔的情感啊。
最後抱歉一下,今天想多寫一點字數的。被那篇天雷短文給雷到(雖然我自己也參與在其中,沒有寫多少。)於是停在了這麼一個糾結的地方。
明天,明天爭取加油寫。
那麼最後的最後,伸手,粉紅票?
網友上傳章節 第二卷:山有木兮木有枝 一一四:大婚(下)
第一眼看見他的時候,滿心的決然就忽然間就化成了一點怯弱,怯弱著不敢靠近他。
天光微弱,大殿上燃起一盞一盞的燈燭,而他立於之上,面容略微模糊,玄衣裳,暮風吹過腰上懸玉,衝牙相撞,響起一片玉聲。
“皇后娘娘,”宮人掌燈不敢抬頭,細聲細氣道,“請上殿吧。”
張嫣嗯了一聲,深吸了口氣,做出燦爛歡笑,菡萏與木樨牽起長長的裳裾,踏上殿階,越過廷中群臣,一步一步向劉盈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