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普遍封官運動中封了袁紹什麼官呢?其實是軍職所能達到的最高位置:太尉!那袁紹為什麼還嫌小呢?就因為上邊還有一個曹操,曹操封了自己一個名譽職務:大將軍。
這下袁紹煩了:那大將軍是比太尉還要榮耀的稱呼,你曹操算什麼東西?要不是我多次出兵救你,哪來得你今天?不行就戰場上分個高下吧!—其實他僅是在曹操以壓倒性優勢兵力首伐徐州時,派一個叫朱靈的部將帶了三營士兵象徵性地為曹操壯過勢,從來也沒有出兵救過曹操,曹操與袁術作戰的時候出兵聲援了一下的事是有的,曹操兵敗濮陽於呂布之手時想趁火打劫也是有的。
不過不管黑道白道,歷來是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現在的曹操還惹不起袁紹,那時的中國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巨無霸”就是冀州的袁紹。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二十七 袁紹的簡明發家史
補續一段袁紹的發家史就不能不先說說公孫瓚,說公孫瓚又不能不先說說幽州牧劉虞,當時的人們都知道,劉虞是個好同志。首先是作風過得硬:
1。堅定的政治素質。極為忠於東漢皇朝,不謀私利,幾次被人勸進當皇帝都不幹;
2。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身為一州之長,卻整天穿得像個要飯的,破衣爛衫,連鞋都得用麻繩綁在腳上才不至於掉下來,並且是粗茶淡飯,不過節連肉星都見不到,所以史載:敝衣繩履,食無兼肉。
3。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守邊數年,鄰近的幾個小國沒有敢犯境的,天下都鬧黃巾,唯獨他那個幽州鬧不起來,光接受鄰州的難民就達百萬餘口。倒不是說他打仗多厲害,主要是善於利用他人靈活多樣的戰術。
公孫瓚就是他在朝廷派兵徵烏桓時發現的一個將才,被他留在了幽州任騎都尉,率領幽州的部隊,對外族作戰打出了威風。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使外敵聞風喪膽,支援內地的平黃巾戰爭又是所向披靡,破敵三十萬,俘虜七萬餘,公孫瓚因此被官拜奮武將軍,封薊侯。
董卓之亂後期,公孫瓚受袁術明請,袁紹暗邀,攻入韓馥的冀州,一路凱歌,逼得韓馥讓位於袁紹,從此劉虞便漸感公孫瓚不服節制了,挑著個幽州刺史的銜,竟然委任了冀、兗、青三大州的刺史,那他這個幽州牧還算個幹啥的?
公孫瓚的兵一貫喜歡搶老百姓,對此劉虞大為不滿,可公孫瓚照樣我行我素,劉虞也毫無辦法。終於有一件事成了二人火併的導火索:
劉虞的兒子劉和在皇帝那裡為侍中,皇帝東歸前暗派他回幽州帶兵接駕,誰知走到南陽被袁術給扣住了,寫了封信,讓劉虞派幾千部隊來同劉和一起西去迎駕,公孫瓚瞭解袁術的為人,勸劉虞別上袁術的當:那傢伙從來就說話不算數的!
但劉虞救子心切,沒聽公孫瓚的,還從公孫瓚部下硬調了幾千騎兵去接劉和,公孫瓚大為不滿,索性暗遞話給袁術:別放那小子。結果導致騎兵讓袁術給收編了,兒子還照樣關在袁術那裡。
萬幸劉和從袁術手裡逃了出來,誰知走到袁紹防地時正趕上袁紹與公孫瓚翻臉開戰,劉和又被袁紹給扣起來了。公孫瓚卻不管州牧的少爺在袁紹手裡,對袁紹照樣窮追猛打,差點沒把袁紹給滅在冀州,劉虞對公孫瓚徹底寒心了。
正好公孫瓚兵敗界橋,退回幽州薊城,重整旗鼓,欲待再戰,劉虞卻對戰勝袁紹沒有了信心,堅持不讓公孫瓚私自用兵,這時候的公孫瓚又豈肯聽劉虞的?照樣提兵南下,與袁紹戰渤海、爭青州,一場馬拉松戰爭打了二年有餘。
後來雙方的糧食吃完,就去搶老百姓,老百姓搶得無可搶了,就只有去荒地挖野菜充飢,最後直到搜刮得田野裡連青草也沒一根了,這仗才實在打不下去了,雙方默契退兵,青州讓給了袁紹。
劉虞再也無法容忍公孫瓚的窮兵黷武了,就卡住了公孫瓚部隊的軍糧不予供應,公孫瓚乾脆縱兵去百姓那裡去搶,本國的搶乾淨了就出境到國外去搶,劉虞在皇帝那裡告公孫瓚縱兵為匪;公孫瓚就去告劉虞有意餓死三軍。
這時候的皇帝自己都餓著肚子呢,哪會管得了這種閒事?
劉虞一看中央指望不上了,就自己集結了十萬雜牌部隊,準備除掉公孫瓚,公孫瓚的兵正好都去搶糧了,老窩薊城僅剩了親兵衛士數百人,根本就無法守城,只好從東城挖地道準備溜出城去。
劉虞的部隊趁機攻進了薊城,哪知人雖多卻不大會打仗,巷戰中打得甚是辛苦,有人建議順風放火燒了公孫瓚的那點兵,劉虞一看四周全是民房,那哪兒行?要以民為本麼,怎能縱火燒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