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 1(1)
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打敗外國侵略者,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再度合作在中國現代史上寫就的光輝篇章。
抗戰勝利後,中國向何處去?光明與黑暗、民主與專制、和平與戰爭、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大論戰,使一度合作的國共兩黨又敵對起來了。
在對日作戰中,美國羅斯福政府也曾把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視為盟軍,當時許多美國援華人士認為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收復了很大一片中國的國土,對抗日是真誠而英勇的;他們甚至為中國戰區統帥蔣介石把美國援華的大量物資不分配給中共的軍隊憤怒得提出嚴重抗議。
1945年4月羅斯福逝世後,由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對華政策是偏袒和支援蔣介石,認為由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府才能最理想的保證戰後美國在華的特殊利益,不願中國出現東歐那樣的共產黨政權。
正因為有美國政府強大的軍事援助,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悍然撕毀與中共簽訂的國內和平協議,挑起旨在消滅中共的內戰。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領導下及時而果斷地把這場內戰轉化為中國人民革命解放戰爭,號召全中國人民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
大洋彼岸的美國政府密切注視著中國的局勢。杜魯門總統採納國務卿馬歇爾的建議,同意請出二戰時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作為特使,來中國實地考察。其考察任務有三項:中國現在及未來的政治、經濟、心理情況;美援助南京政權是否值得;如果美國要提供援助那麼必須全部接受美國代表的監督。總而言之,魏德邁的考察對蔣介石而言關係到美國的援助能否及時到來;美國援助能否及時到來又關係到已經處於失敗綜合徵邊緣的南京政府能否擺脫危機。
1947年7月22日,魏德邁從上海到達南京,受到了蔣介石的熱情接待,並聽取了南京政府各方面的情況介紹。此時的魏德邁已經不是當年在調處國共衝突時偏袒國民黨軍隊遏制中共的魏德邁了。他這次來華主要是尋找美國停止對華援助的理由。因為美國有相當大的勢力,不願意再把納稅人的錢用來扶持毫無希望的蔣介石政權。因此,魏德邁並沒有以蔣介石和南京政府及各省主席的報告為依據,而是自己前往國民黨控制下的主要地區和城市進行調查,並在調查中,他利用政治特權,經常甩開蔣介石派來的隨從人員,與各界進行密切接觸,其中會見了中國民主同盟在內的許多民主人士。可想而知,魏德邁親耳聽到和收集到的各類資訊,對蔣介石和南京政府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他決定如實向蔣介石和杜魯門總統彙報。他毫不客氣地批評國民黨當局各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明確指出:“只有靠立即著手改善政治、經濟狀況,重新贏得中國人民的支援,這種改善進展的情況將決定政府的成敗。”他的結論更令人吃驚:“中國復興有待於它有感召力的領袖,恢復有待於令人振奮的領導。”顯然魏德邁的結論是要想維持國民黨在中國的統治只有更換最高領導人,支援國民黨內的清流派主持全域性,以制止國民黨內已經出現的不可遏制的潰敗。
1948年5月至10月間,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根據魏德邁的調查結果,精心安排美在華官員們向杜魯門總統、國務卿馬歇爾在內的美國各主管部門長官發出了15份報告,介紹了蔣介石獨斷專行、任用親信、排斥異己的種種劣跡以及南京政府令人髮指的腐敗狀況,其結論是“幾乎毫無例外地,大家不再相信現政府能夠加強而恢復人民尚可忍受的生活水準……蔣介石將不可避免地經過相當時期而被拋棄。”緊接著司徒雷登正式向馬歇爾提出了請蔣介石下臺的建議。
正當司徒雷登緊鑼密鼓地實施換馬計劃的時候,1948年11月上旬,中共解放了全東北之後,緊接著由陳毅、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與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中原野戰軍在長江以北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南的廣大地區發動了淮海決戰!
第一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 1(2)
南京城內已慌亂起來了!遷都之說甚囂塵上。國民黨中樞大員,有的主張遷重慶,有的主張遷廣州,風風雨雨,莫衷一是。
極端秘密的一串會議在蔣介石官邸裡進行。
蔣介石兩頰清癯,雙眼深凹,顯得衰老多了!他悽然地對中外顧問、文武大員說:“局勢是這樣子了……”他見會議氣氛太低沉,大著聲說,“我要《中央日報》發表社論,縱使政府失去了長江以北的土地,也用不著悲觀,而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