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就是絕世劍誕生時。這股劍氣之強絕陰暗令他憂心忡忡,還特地令劍曦前來取劍,試圖為絕世劍尋一明主。
還未等此事平息,僅僅在十多天之後,又一股滅絕生機,極不尋常的兇邪殺意,正張狂無比地挑釁他的劍心,令他忐忑不安。與此同時不空也匆匆尋到他,講明大邪王的遺失以及在百劍山莊出現的跡象,力邀他出山相助。
關於大邪王的被盜,一切的線索,都表明與如今威望日盛的中洲武神有關。不空深知大邪王引人入魔之能,也心知王宗超武功之高,殺氣之盛,唯恐武林又出了一名如當年雲覆天般的絕世兇魔,所以才聯絡整個華夏禪宗最強的力量,連同天劍墨名一同前來。
“世俗姓名不足為重,然而天劍之名,卻足以叫世人仰望。我雖不完全認同天劍之道,卻也知這是一條正道,理應廣為弘揚,又怎可隨便埋沒?”聽了墨名所言,王宗超只是搖頭。他心知墨名是因為養父叛國這才拋棄了得自養父的姓名,以示恩斷義絕,所以也不計較。
墨名淡然一笑,“我如今也不過是一名山野村人,早已疏於劍藝多年,相比舞槍弄劍,平時倒是更樂意於拉兩手二胡自娛。倒是閣下能夠不拘門派之見,不遺餘力廣弘武道,令我頗為歎服。倘若閣下能夠不操之過急,而是持之以恆,徐徐圖之,更是武林幸事。”
墨名對王宗超所作所為其實持保留態度,只因王宗超廣弘武道的長遠利弊尚且不論,但就目前而言已造成武林頗大的動盪。如今整個武林之中,推崇王宗超者有之,嫉恨誹謗者有之,心存狐疑者有之,因彼此分歧而爆發的流血衝突也已有了好幾宗。加上天地會剛剛覆滅,許多勢力急於搶奪天地會留下的龐大勢力真空,整個武林如今已是暗流洶湧,動盪不安。
墨名久歷人心險惡,不得不擔憂王宗超其實真如江湖謠言所說的暗藏異謀。更何況王宗超憑空出現,來歷師承都無人能知,實在有些詭異。再對照如今的大邪王諸事,他的擔憂似乎並非杞人憂天。
就在王宗超出現時,包括不空在內的所有僧尼都雙手合十,向他問好。其中五人與不空並肩而立,似乎也是一宗之尊,餘下十二人比六人稍後一個身位而立,應是輩分較低。
王宗超也早已注意到這些僧人衣著氣質各異,或莊嚴肅穆、或面帶悲苦、或無悲無喜、或淡然出塵……顯然並非出自同門,但是氣息卻在隱隱間聯成一氣,行動進退,宛若一人,而且內息之強之純,似乎個個都是比釋武禪更強的先天高手!
待對方自我介紹,果然這些人竟是來自六個不同的佛家宗門,分別是北少林羅漢堂首座靈禪、南少林戒律院首座方慧、五臺山渡塵禪師、九華山蓮華寺主持梵覺、摩陀寺普航大師,加上彌隱寺的這一代主持不空,來頭都是不小。單是南北少林寺都有人前來,就可以看出佛門對大邪王一事的重視,只因風雲世界的少林寺一向極為低調,一直處於半封山狀態,極少有武僧行走江湖。
這些人隱隱以不空為首,但並非不空武功最高,關鍵還是在於不空的已故師尊正是精通佛、醫二理,更修成“照心鏡”,可以看盡紅塵內的世人世事,神妙無窮的僧皇。他生前倍受全神州僧侶推崇,隱隱為僧尼之首,故有“僧皇”之稱。不空身為其衣缽傳人,故也沿襲其位。
就在此時,身在百劍山莊的武林人生也多半彙集過來,見雄奇竟然也敢前來,不由都面露異色。不少與雄奇有夙怨,甚至參與覆滅天地會的人們都是咬牙切齒,正待一擁而上。
只見不空合十道:“我等此行實為兩事而來,第一是這位雄施主……”
“雄某自知罪孽深重,正要向天下英雄有個交代。”雄奇嘆息一聲,先向四周團團行了一禮,隨即在無數人驚愕的目光中,毅然舉掌重重擊向自己丹田!
這一擊竟然毫無保留,重擊之下,雄奇丹田破裂,三分混元氣呈紅藍綠三色滾滾外洩,一身功力竟然就此廢了!雄奇整個人更顯蒼老虛弱,緩緩頹然坐倒,若非一旁僧人扶持,只怕已摔倒地上。
除了王宗超外,任何人都沒能料到這位一代梟雄,竟然做出這種舉動來,一時一片鴉雀無聲,人人呆呆而立。
片刻之後,雄奇才以虛弱無力的聲音再次開口:“天地會從此解散,資財除用於遣散幫眾外,大部分已悉數散與天下老弱病殘以及鰥寡孤獨者。餘下財物則均賠與雄某曾得罪過的英雄好漢,雄某本人分文不留,從此退出江湖,皈依佛門,在青燈古佛前了此殘生。哪位英雄若還怨恨難消,要取雄某這條殘命,只管前來,雄某絕無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