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麼多兒子中最賢能的,**曾經評價李恪是“英物”,深深為李世民沒有立他為太子感到惋惜。李恪的悲劇也正在於此。
當時最有爭奪皇位繼承權的有三個人,都是李世民的已故愛妻長孫皇后所生,一個是太子李承乾,一個是四子李泰,另一個就是九子李治。太子李承乾跟李泰斗得很兇,李世民生怕玄武門事件重蹈覆轍,便另選了其實性格柔弱並不適合當皇帝的九子李治,正是因為這種性格,讓李世民相信他將來繼位,不會對兩個兄長下毒手,也就避免了手足相殘。而這個選擇得到了極其具有野心的當朝第一權臣,皇帝李世民的愛妻長孫皇后的親哥哥長孫無忌的大力支援。
長孫無忌之所以在三個外甥中支援立最小的生性柔弱的李治為儲君,明眼人都知道,他想當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英明的李世民這是卻有一點糊塗,採納了他的意見。最終李治當上了皇帝。具有擁戴之功的長孫無忌自然成了幕後太上皇。在李治當皇帝僅僅兩年,長孫無忌便利用波大無腦的高陽公主一點小心眼整出來的事情,立即擴大成了政治謀反案,即後世所稱“房遺愛謀反案”,大搞誅連,李恪便成了其中的犧牲品。
李恪雖然只是李世民的愛妃楊氏(隋煬帝李廣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