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部分

木華黎滅金走的就不是中原的東線,走的是中原的中線,而是隨著成吉思汗六年(1211),大敗金兵於野狐嶺(今張家口市西北)、會河堡(今河北懷安縣東)等地,盡殲金軍精銳,進逼中部(今北京)後。招降招降史秉直、史天倪、史天澤父子及肖勃迭等。九年(1214),從成吉思汗圍攻中都,迫金帝獻女請和。後受命統軍攻遼東、遼西。次年,平東京(今遼陽),陷北京(今內蒙古寧城縣西),繼取錦州等城。

木華黎包抄佔領遼東之後,受命全權經略中原,總太行以南軍政事宜,連年進攻河北、山東、山西各地。十四年(1219),破岢、嵐、吉、隰、絳諸州。次年,收降真定武仙、東平嚴實,取河北諸地。一直攻擊到長安、風翔才算截至。

木華黎滅金的時候,只是成吉思汗的一隻偏師,成吉思汗的主力在西征,同時背後還有西夏,也是同樣最初沒攻破北京,站穩腳跟之後,招降納叛,利用漢地的人力,最終奪取了金國黃河以北的土地,僅僅能苟延殘喘罷了。

那麼和木華黎滅金的時候比,現在又如何呢?袁崇煥想了想,似乎更糟糕些……

雖然後金的力量和成吉思汗沒法比,但是明朝現在的力量還比不上金國,當時金國是立國中期被打進來,政治,經濟都沒有徹底爛掉——至少人家金國“野狐嶺之戰”能聚集起金兵50餘萬【這個數當然很虛,但是明軍吃空餉的一樣不少,也就沒資格說人家不是】

烏沙堡之戰,獾兒嘴之戰,澮河堡之戰雖然連續失敗,也還能組織軍隊,防禦北京,和現在明朝軍隊直接譁變也是沒法比的……。

也就是說,相對於木華黎滅金的力量,其實滿洲對大明的優勢更大一些,如果已經控制了蒙古的滿洲也學木華黎滅金的方陣,在北京以西穩紮穩打,步步推進,那防禦北京的明軍是出來迎戰還是不出來迎戰?

金軍此戰的特點與千年之後的**完全一樣,二戰法國對德國此也絕對的崇尚,伊拉克更是照單全收,不去防守戰略要點,也不組織反擊部隊,龐大的軍隊象撒胡椒麵一樣,撒開一大片,畫地為牢,各自固守一方,組成一條所謂固若金湯的防線,任由進攻者自由選擇想打哪裡不想打哪裡,先打哪裡,不先打哪裡,想什麼時候打,不想什麼時候打,想從哪個方向打,不想從哪個方向打,大打還是小打,慢打還是快打,想白天打,還是想晚上打,完全悉聽尊便!愛怎麼滴都行,簡直是經典的蠢豬戰術……袁崇煥心裡鄙視,不過轉眼之間又搖了搖頭:

但是,和人家比,現在大明的防禦戰術又好到哪裡去?現在大明明顯就是防禦北京,現在的地方送給滿清禍害!問題是人家禍害完不走了?雖然朝廷是漢人王朝,比起金朝的異族統治好一些,可是因為財政問題,譁變的勤王軍比起史天澤之流,質量是大大不如,數量上只怕是半斤八兩吧!

“不行,還是得回到防禦戰略要點,逼著清軍後勤不足撤退才合適,固守北京,讓出薊門以西,風險極大!”

袁崇煥想到這裡,下了決心,其實北京被圍也就是有驚無險罷了,大明朝在英宗和嘉靖時代都被圍過,也就是有驚無險罷了,萬一滿人賴著不走,成了木華黎滅金的形式,那才是後患無窮!

想到這裡,袁崇煥再次上書崇禎,言明厲害,讓崇禎改回各軍進入堅固據點代守的方陣,不要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北京城,放任滿洲行動。

崇禎皇帝看了袁崇煥的奏摺之後,倒吸了一口冷氣,再三思索之後,決定按照袁崇煥的意見辦理,立刻解除了孫承宗的指揮權,頒下聖旨讓袁崇煥統一指揮勤王軍。袁崇煥身為薊遼督師,有了這份新的任命後,整個京畿地區的部隊就全都歸他一人指揮。

於是袁崇煥再度調整指揮,把在北京城聚成一團的勤王軍,調往各個據點。

首當其衝的就是劉策,自從七個月前劉策被任命為薊遼總理後,因為袁崇煥的蠻橫,就不許他插手薊鎮地任何軍務,兩任巡撫也捅出一個個簍子,劉策也是對於薊鎮敬而遠之,所以這幾個月來劉策的部隊一直呆在真定鎮,從來沒有踏進過薊鎮一步。朝廷見劉策實在委屈,有不敢刺激袁崇煥,只好又給了劉策一個保定總督的職務,所以劉策乾脆就呆在真定鎮管理那邊地軍務了。

這次後金入寇以後。朝廷卻不管劉策的苦衷了,王巡撫殉國之後,反而責備劉策一直在後方躲著,結果劉策急忙點起真定鎮的軍隊勤王,又因為聽說薊鎮已經被滿洲人攻破,只好不斷探察,結果滿洲軍隊卻無影無蹤,兩天前他才第一次踏入薊鎮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