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也先和達延汗這樣的強敵得不償失不得不鎩羽而歸,二就是靠著明朝文官們卓有成效的經濟封鎖,讓草原的文明程度進一步退化,漠北的一些部落鐵鍋都成了稀罕物。
明軍最後的輝煌在萬曆時期,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就是證明——財政上對應的就是萬曆派出稅監,礦監在江南斂財——事實上劉白羽在書中一直認為,被很多人貶低的一文不值的東北明軍,戰鬥力是在正統一直到正德,邊軍之上的……。
崇禎慢慢的回味著,似乎又看出了別的意思,劉白羽敘述的非常可觀,似乎認為朱元璋,朱棣兩朝濫發寶鈔問題是手段太低階,而不是東林黨一貫抱怨的與民爭利。
而且如果聯絡著看,未嘗不是用朱元璋,朱棣兩朝濫發寶鈔問題給萬曆派出稅監,礦監在江南斂財支援萬曆三大徵變相的辯護——崇禎不是穿越者,不知道未來網路上有一種辯護叫比爛,不過類似的道理,他自然是懂的。
自己的這個老師確實不是一般人,寫的書一部分拿出來是一個味道,整體一看又是一個味道,真是——不過崇禎想起來了這次的目的,顫抖著手看了下去!
“你這是什麼話!朕就必須這麼窩囊!你就這麼看不起朕麼!”崇禎看了兩眼,氣的拍案而起,曹化淳在旁邊察言觀色,發現崇禎開始的時候咬牙切齒,而後苦笑搖頭,接著會心一笑,最後卻忽然怒髮衝冠,嚇得急忙跪在地上,不敢大聲喘氣。
這也不怪崇禎發火,劉白羽的結論拿到現在的網路上也是被人噴死的下場——說到防禦外敵,怎麼也的說衛青,霍去病橫掃萬里漠北吧,再不濟說郭子儀單騎退回鶻,實在不行你說岳飛也行啊!
劉白羽偏不,反倒是大談特談明朝防禦也先和達延汗的經驗了——在他眼裡,大明朝這個破車就不該折騰,也不該練什麼強兵幾年平遼啥的,就該像明朝防禦也先和達延汗那樣堅守戰略要點和大城市,讓滿洲破口之後得不償失即可,同時援助東江軍,用化整為零的戰術和滿洲搗亂,把數萬人大會戰變成一個一個微型戰場,用零打碎敲的辦法,拖垮滿清……這樣下去,滿清的威脅性是大大降低了,但是能不能消滅滿清,也是一個問題了。
劉白羽這種觀點,在論壇上要被人噴到死,小說裡主角這麼做訂閱直接降低到十分之一都可能,崇禎身為皇帝,自然氣的怒髮衝冠!
“感情你不但看不起朕,還看不起大明王朝!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崇禎氣的有燒書的衝動,但是事到臨頭也顧不得這許多了,硬著頭皮看下去,發現了劉白羽的預言。
劉白羽認為朝廷裁剪各地的防禦兵力來加強遼鎮根本就是瞎胡鬧,你再加強,也是隻能守住山海關一線,不具備野戰擊敗滿清的能力,反而因為朝廷裁剪各地的防禦兵力,滿清可以隨意攻佔戰略要點和大城市,讓滿洲破口之後越來越強大,此消彼長,這種策略等於資助敵人!
冷靜,冷靜,我要冷靜!崇禎心裡不斷對自己說著,裁剪各地的防禦兵力來加強遼鎮已經是事實,不可逆轉了,滿洲破口在即,還是看一看劉白羽有什麼辦法吧!
只是崇禎繼續看下去,氣的差點吐血,劉白羽到底安得什麼心,這都什麼餿主意!
劉白羽對於滿清破口,圍攻北京的應對建議如下:
第一。不要召集過多的勤王軍,畢竟你拖欠餉銀都是半年乃至一年了,平時訓練不給工資,大不了人家自己打工賺錢或者暗地裡做盜賊打劫——不過沒錢還讓人送死,那是逼著人家造反!勤王軍一旦造反,可不是農民起義那麼好鎮壓的,幾千士兵裹挾數萬百姓,那就是一場大亂!
第二。不要第一時間讓勤王軍和滿洲對戰,要知道滿洲的戰鬥力連明軍數一數二的關寧軍都比不上,你讓人家第一時間靠上滿洲,還是以寡敵眾,你這是坑爹呢,還是內應呢!真要想獲得成果,乾脆就以北京為誘餌,讓滿洲圍困北京,再讓勤王軍為包圍圈包圍滿洲,滿洲內部矛盾嚴重,皇太極遲遲不歸,容易生變。
第三,就知道咱這位皇帝比較熱血,不會聽咱的,滿洲掠奪一番,肯定要退去,滿洲內部矛盾重重,皇太極必然要留下異己分子來借刀殺人,最好把這些皇太極留下的異己分子送出去,不能讓皇太極達到政治目的……
總而言之,劉白羽的這些辦法都是輕輕鬆鬆都能做到的,也挺有道理,但是——不爽啊!怎麼聽著怎麼憋氣——在網文裡這麼寫主角,那就是訂閱跌倒零的下場,這還僅僅是讀者代入感的問題,崇禎作為真正的主角又如何能接受?如果不是知道劉白羽手中有數萬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