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俄國電影藝術的先驅者。導演影片。1913年:《駝揹人》,《犯罪的激情》。1914年:《死裡求生》,《死亡的櫃子》,《淚水》。1915年:《愛情勝利之歌》。1916年:《為生活而生活》,《銀幕皇后》,《掙脫鎖鏈》。1917年:《警鐘》,《天鵝之死》,《革命者》。
雅克·貝蓋爾
(JacquesBecker,法國)
1906年6月15日生於巴黎,1960年2月20日逝於巴黎。1932—1938年擔任讓·雷諾阿的助手。1934年開始導演《克利斯託巴爾的黃金》(未攝完,由別人完成)。1942年:《最後的王牌》。1943年:《紅手古比》(編劇:韋裡,主要演員:費爾南·勒杜。1945年:《花邊》(主要演員:R.魯洛,密舍琳·普萊斯爾)。1947年:《安東尼夫婦》(主要演員:羅傑·畢谷,克萊爾·瑪菲)。1949年:《七月的約會》。1951年:《愛德華與卡羅琳》。1952年:《金盔》(主要演員:雷幾亞尼,西蒙·西涅萊)。1954年:《別碰這筆錢》(主要演員:讓·迦本)。1955年:《阿里巴巴》(主要演員:費爾南臺爾)。1957年:《亞森羅平》(根據莫里斯·勒勃朗的小說改編,主要演員:R.拉穆勒)。1958年:《蒙巴那斯街十九號)(主要演員:傑拉·菲利普)。1960年:《地洞》。
英格瑪·伯格曼
(IngmarBergman,瑞典)
1918年7月14日生於烏普薩拉,宮廷牧師之子。先在業餘劇團、後在哥特堡、赫爾辛堡以及斯德哥爾摩王家劇院擔任戲劇導演。他是電影編劇與導演。
1944年:《折磨》(編劇伯格曼,由阿爾夫·斯約堡導演)。1945年:《危機》(伯格曼編導,根據萊克·菲休的原著改編)。1946年:《雨中情侶》(由伯格曼和H.格列沃紐斯根據奧斯卡·勃拉森的話劇改編)。1947年:《開往印度的船》(又名《永恆的幻影》,由伯格曼根據馬丁·索臺爾耶姆的話劇改編)。1947年:《地獄中的音樂》(由伯格曼根據達格瑪爾·埃德克維斯特的話劇改編,主要演員:海伊·塞斯特林,B.馬爾姆斯登)。1948年:《港口城市》(由伯格曼根據奧爾·朗斯堡的短篇小說改編,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N.—C.強森,本格特·艾克隆特等),《監獄》(伯格曼編劇,攝影:戈蘭·斯登堡,主要演員:D.斯維爾斯倫德,B.馬爾姆斯登)。1948年:《夏娃》(編劇:R.古斯塔夫·莫蘭德爾)。1949年:《渴望》(編劇:H.格列沃紐斯根據比爾吉特·騰格羅特的小說改編,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埃娃·亨寧,B.馬爾姆斯登,比爾吉特·騰格羅特)。1949年:《走向快樂》(伯格曼編劇,主要演員:M.尼爾森,B.馬爾姆斯臺姆)。1950年:《夏日遊戲》(由伯格曼和格列沃紐斯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M.B.尼爾森,B.馬爾姆斯白姆,阿爾夫·克捷林)。1950年:《這兒不會發生這種事》(編劇:格列沃紐斯,主要演員:阿爾夫·克捷林,西格納·哈索,烏爾夫·帕爾姆)。1952年:《婦女們的期待》(伯格曼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阿尼塔·勃約爾克,埃娃·達爾貝克,B.馬爾姆斯登,B.尼爾森)。1952年:《和莫尼卡在一起的夏天》(編劇:P.A.福格爾斯特洛姆,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哈里特·安德松,拉爾斯·艾克堡)。1953年:《市集商人之夜》(伯格曼編劇,主要演員:阿克·格隆堡,H.安德松,安德斯·艾克,古德倫·布羅斯特)。1954年:《戀愛的一課》(伯格曼編劇,主要演員:埃娃·達爾貝克,H.安德松)。1955年:《婦女們的夢》(伯格曼編劇,主要演員:埃娃·達爾貝克)。1955年:《夏夜的微笑》(伯格曼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和阿克·尼爾松,主要演員:烏拉·約科爾松,根那爾·布約翰斯特蘭德,埃娃·達爾貝克,H.安德松)。1956年:《第七封印》(伯格曼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馬克斯·馮·西多夫,尼爾斯·波潑,碧比·安德松)。1958年:《野草莓》(伯格曼編劇,攝影:根那爾·菲休,主要演員:維克多·斯約史特洛姆,英格麗·圖林,碧比·安德松)。1958年:《生命的開始》(編劇:烏拉·伊沙克松和伯格曼,攝影:馬克斯·維倫,主要演員:埃娃·達爾貝克,英格麗·圖林,碧比·安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