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與哀哭的人同哀哭

老K因為一時找不出問題的根源,感到有點茫然,將故事和文章“打包”後一起用E…mail發給了小胡,隨後又簡訊通知了他。

一首《昔日情懷》的歌曲將老K的思緒帶回母親身邊——一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很善解人意的母親。每次他遭遇失敗,母親總是默默地支援他,甚至陪他一起流淚。而他的父親剛好相反,每次都用言語“激”他。直到有一次,老K的父親講了一個故事,他才真正理解到父親的良苦用心。這個故事概括起來很簡單,就是“魚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水裡。水說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裡。”儘管,父親的這個故事感動了他,但是他心裡始終無法接受這種安慰人的方式。

老K記得《聖經》中有這樣一句話:“與哀哭的人同哀哭,與喜樂的人同喜樂”,這就是“同理心安慰法”。現在回想起來,他的母親非常具有安慰人的智慧。關於同理心,老K記得於老師在心理學課堂上講過,翻看筆記,只見這樣記著:

什麼是同理心?同理心(empathy)是EQ理論的專有名詞,是指正確瞭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進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情感上的融洽。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時間、地點、事件,將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更形象的比喻是,就好像讓自己完全的投入,穿著別人的鞋子,站在上面。

同理心是一種關心與愛的藝術,它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透過培訓或訓練才能具有這種以共鳴精神去了解周圍人的藝術或技巧。

當你的朋友面臨困境和難題,作為朋友能給予的就是以同理心來安慰他。

老K清晰地記得在課堂上,於老師透過自身的一個案例講述了培養同理心的三個過程:

有一次,於老師和自己的朋友及家人一起到餐廳喝茶聚餐,大人們在聊得興高采烈時,忽然看見小東東脫掉外衣褲,只剩下小背心和小短褲。東東的媽媽立刻跑上前說道:“快穿上,會感冒喔!不穿衣服,不好看!羞羞羞!!!媽媽幫你穿上,好嗎?再不穿,我叫你爸爸來打屁股啦!”但是小東東卻仍坐在地板上,不穿外衣。

此時,於老師走過去,蹲下去把這個四歲孩子抱在懷裡,輕聲問他:“小東東,你的衣服怎麼了?”孩子委屈地答道:“溼了!”於老師對孩子說:“溼在哪裡,我們來找找看。”孩子找不到溼掉的地方,於是於老師對小東東說:“穿上比較好找,先穿上再找好嗎?”

小朋友很爽快地答應道:“好!”將上衣穿上後,小東東終於在左邊袖子中間找到一小塊溼溼的地方。於老師說:“溼衣服不想穿,我們把它變幹好嗎?”“好!”孩子乖巧地說。

於是,於老師請孩子閉上眼,一邊用衛生紙吸去水分,口中邊念:“變變變,衣服快變幹。”,而後請孩子張開眼睛,孩子再摸摸袖子,覺得不溼了,孩子滿意地站起來。“乘勝追擊”,於老師又繼續追問:“這長褲是誰的?”孩子說:“我的。”“擺這裡要送人還是要穿上?”“要穿上。”孩子說。孩子主動拿起長褲讓於老師為他穿上,滿意地跑去玩了。

這個案例中,於老師非常自然地運用了同理心的三個過程:

第一,進入感覺角色:站在對方的角度,確實傾聽他人。

第二,收聽他人的感覺:當你自己的感受與表達方式非常自然地與別人“融入”後,就可以開始真正體會他人的感覺。此時,你會發現幫助找出別人感受的“線索”很多。

第三,真誠回應他人:回應對方,並且讓對方很自然感到你的真誠與共鳴。

老K從困惑中找到了答案——儘管一直在傾聽和安慰小胡,但是這種傾聽和安慰的基礎卻沒有用“同理心”。概括來講就是“沒有穿上他人的鞋,不知別人的痛”,因而無法進入和感同身受。老K想到這裡微微地笑了起來,“說服一個小孩都需要技巧,何況是成年人呢?學習真是無處不在啊!這段筆記內容馬上可以進行實踐了,過兩天再去看看 小胡!”

第二章 小困難與大苦難(1)

除了我們自己以外,沒有人能貶低我們。如果我們堅強,就沒有什麼不良影響能夠打敗我們。

——美國教育家 華盛頓?B?T

本是可有可無的人

從客戶辦公室出來,看看已經到了下班的時間,老K就驅車前往小胡的住處。很快就到了小胡的樓下。舉目望上去,小胡住所的涼臺上晾了一些衣服。“嗯,恐怕自己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