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老夫子”王聰比較喜歡中國的文化,最崇敬毛主席,於是講了一段關於毛主席的故事——

大家知道嗎,毛澤東主席有一句名言就是“大不了再重新回到井岡山打游擊”。這句話他後來常常說。我們不去探究“*”歷史以及毛澤東晚年的思想,而是學習他如何面對困難的那種樂觀從容的態度。

“老夫子”王聰索性站了起來,猶如演講一般揮動著手說道:

作為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領導人之一,毛澤東的人生之路並不平坦。但他堅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而不為各種艱難困苦所滯,並以其堅韌不拔的耐力、愈挫愈強的毅力和絕處逢生的智力走出險境,併成就了一番偉業。

毛澤東有著一流的逆境攻略,那就是彈性有度,絕地反擊。整整55年的黨內政治生涯,他忍受著、化解著、騰挪著、運籌著、迎擊著、推擋著、接納著八面來風,並以其錚錚傲骨巍然屹立著。

一連八個動詞被“老夫子”一口氣倒出來,贏得了大家一片掌聲。

就拿割據井岡山那段歷史來說。毛澤東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理論是從秋收起義開始演繹的,但這一起義卻險些如稍早進行的南昌起義和稍晚進行的廣州起義一樣淪於失敗。

當時黨可以號召和發動的工農力量沒有原來想象地那樣大,以舊軍隊為骨幹輔之於工農武裝的起義隊伍也沒有原來想象的那麼有戰鬥力,分散各處未經事先訓練和整肅的臨時發動的武裝也沒有原來想象的那樣富於組織紀律性。四個團中,第四團譁變。其他三個團在會攻長沙的過程中都遭遇了強烈的抵抗甚至反撲。情急之下,認識到攻打長沙簡直就是一次以卵擊石行動的組織者毛澤東選擇了急流勇退。整頓隊伍,養精蓄銳,總結教訓,以利再戰,是他清楚地看到敵強我弱的態勢後的第一感。於是,在經歷了重大犧牲和挫折(包括陣亡了總指揮盧德銘)後,把一個師四個團縮編為一個團(只有一營和三營)後,在進行了三灣改編後,在與井岡山的兩股政治傾向並不是如水一樣清澈的山大王王佐、文才取得聯絡並進行了相當誠懇和大方的公關交往後,毛澤東的部隊在井岡山設立了後方醫院,並有了一個可以依託、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基點。在此之後,700人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東襲西擾,打下了井岡山周圍的寧岡、茶陵、遂川等城鎮,並建立起第一個工農政權。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大的一個“圈子”(高崗語)或“山頭”(毛澤東語)初步創立。在這裡近兩年的時間,羅霄山脈中段的這個在當時還不是很有名的地方,居然在後來走出了共和國十大元帥中的五位: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

第五章 只有神或死屍:沒有逆境(3)

從攻打大城市敗退山溝,這已經是逆境。但是畢竟,毛澤東用工農武裝割據的策略儲存並壯大了這支武裝並藉此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而且,透過在敵人力量薄弱的地區建立根據地的策略也確保了紅旗可以打得長久。從邏輯上而言,這本來是一次對危機的英明化解,即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可是,毛澤東的做法被中央認為是逃跑或軟弱,因為其沒有貫徹原擬定的秋收起義會攻長沙的計劃和目標。於是,他的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被免並因周魯傳言的扭曲而成為“無黨人士”的師長。這無論如何對毛澤東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但毛澤東沒有因此而消沉,他隨即組織了與朱德部隊的會師和整編,並在紅四軍建立之初就擁有了五個團的工農武裝。再與彭德懷的平江起義武裝會師後,曾經在中國革命史上威風八面並直接構成紅軍長征主力的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的班底由此搭成。雖然在紅四軍七大上與朱德、陳毅等發生較為激烈的衝突並暫時退隱,但很快在中央(李立三和周恩來)的支援下官復原職並因為紅四軍九大的統一思想而讓“*”紅軍逐漸發展為一支讓敵人分外頭疼的勁旅。在共產國際的名人錄裡,朱德和毛澤東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最早享受“上牆”待遇的精英之選。

井岡山適應並運用成熟的游擊戰爭法則在以後進軍贛南閩西並建立中央根據地的過程中也成為實用而有效的重要原則。中央大員們的分批進入以及在瑞金成立的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毛澤東任主席),在相當程度上認可了*的割據哲學。毛澤東以他的忍辱負重和實事求是為中國革命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蘇聯道路的奪權道路。

“老夫子”越說越熱烈,後來還夾雜了大家的一些爭論。突然,人群中有人長長地“哎”了一聲。爭論的聲音被打斷了,大家一看原來是小吉。今天的活動他一直都沒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