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元二十一年的春夏之交,揚州城的街巷裡,湧現出一些拖家帶口的窮苦百姓,他們穿行在鱗次櫛比的酒肆店鋪之間,有做小生意的,也有沿街乞討的,給富庶繁華的江淮之都平添一抹很不諧調的灰色。
這一年,鑑真正值中年,四十六歲的他清瘦,挺拔,面容和善卻不失高僧的威儀。這天,他剛從白塔寺講經歸來,走在街上,凡與他相遇的熟人都停下腳步,恭敬地向他致禮。他也駐足還禮,平等謙和,將溫暖的善意傳達給路人。
走在他身後的是兩個年輕的弟子,一個是二十八歲的靈佑,他氣質高岸,溫和中帶著一種凜然之氣。另一位是二十六歲的道航,也是俊秀不凡,聰慧靈敏。
師徒三人正走著,突然一個胡餅滾到了他們的眼前。只聽不遠處的一間飯堂前傳來吵嚷聲。
“嗨!哪來的小叫花子!” 一位食客揪著一個小男童罵著。
小男孩見胡餅被食客打掉在地上,又一腳踢去滾到遠處,不禁“哇”的一聲哭起來。
一位身上揹著扇袋的老人跑來,拉過男童問:“怎麼了?”
“這小叫花子是你的嗎?”食客厲聲質問。
“小叫花子?你怎麼這樣罵一個孩子?”老人很生氣。
“我罵人?我還打人呢!這小東西上來就搶我的胡餅吃!簡直就是小強盜!”
一聽這話,老人氣急地問男童:“小寶,你……你搶了?”
男童哭著點頭:“我餓,爺爺。”
老頭氣餒地說:“孩子,再餓你也不能搶人家的吃兒啊!唉……”他滿臉歉意地對食客說:“孩子拿你一個胡餅,我用這把扇子賠你。”
食客瞪眼道:“少費話!你這破扇子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