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為順從生活而來,他的許多行為都必須深深打上社會的烙印,他要不斷地渴求進步而並非一味地順從。
起初可可和莎莎似乎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整日地尋找食物,但談不上有任何的目標和作為。
如你所料,他們的生活極為艱難,即使卑微的小鳥在受傷的時候都有母親的照顧,而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卻是孤苦伶仃。
無聊的日子在不斷地飛逝,他們也清楚地知道這些並非他們想要的生活。然而越是空閒就越覺得空虛。
在接下來的時日,他們開始懷念有門鈴的日子。對他們來說,門鈴聲就是快樂的象徵。而他們也會想起頭幾年在城堡裡的歲月。這些回憶,除了給他們短暫的安慰以外,更多的是一種悵惘。
人們就常常這樣,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由於無聊和孤寂,他們經常用幻想和回憶打發時間。而在這之後就是無盡的空虛。
要知道他們需要的僅僅是一個住所,只是幾個月下來,他們從沒想過為自己建造一座新的房子。而事實上,蓋一座簡易的茅屋並不困難,但他們已經習慣了流浪的生活。原先那種渴望聽到門鈴聲的想法也在逐步減少,城堡對他們而言已經是一個奢望。如今如果能夠在稻草堆里美美的睡上一覺,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天大的恩賜,這種享受比在城堡裡的感覺還要好。
他們不會有更高的祈求。
在當初,每當門鈴響起的時候,他們就以主人的姿態要求自己:房屋要乾淨整潔,餐具要一塵不染,儀表要大方美觀,而這些都是與金碧輝煌的城堡相適應的。如今城堡沒有了,一切就顯得極為不對稱。對他們來說,流浪者就應該有流浪者的模樣,就像乞丐不能擁有華麗的外衣一樣。他們有理由相信流浪者沒有定居某一處所的權利,而他們當然也不會為自己蓋一座房子。
他們不再有任何突破的行為,我們完全可以確切的說:
當前的地位限制了他們的行動。
按照這樣的情形,他們會不會在大樹底下等待命運的懲罰?或者他們能因時而動,為自己建造一座房子?
然而事情並沒有轉機,直到有一天,他們像如獲至寶一般尖叫著,一個長滿雜草的地方卻突然有座茅屋竄入他們的眼簾。這個時候,馬上有種本能的需求驅使他們迅速將茅屋佔為己有。
當天夜裡,他們享受到有史以來最溫暖的夜晚。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第三章
“寒冷是必須的嗎?
流浪是唯一的選擇嗎?
房屋是永求不得嗎?”
“如果這些都不是人生所必須的經歷,那麼我們又為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處之泰然呢?”
在感受了茅屋的溫暖之後,可可和莎莎沒有忘記嘲笑自己的過去。
“為什麼建一座茅屋有這麼多的好處而過去的自己卻視而不見呢?
為什麼事情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而自己還無動於衷呢?
過去的自己難道不夠愚蠢嗎?為什麼一定要給自己設定太多的侷限而使自己‘順從於上天的指示’呢?”
先前可可和莎莎對房子並沒有過多的奢求,而現在,他們卻決意要建一座城堡。
對他們來說,沒有房子的時候,稻草堆就是一種享受,而有了茅屋以後,需求的品質卻大大提高。這和他們的身份有關。以前是一無所有的流浪漢,而現在是有一定家業的人,他們要追求更高遠的目標。況且久居茅屋並不是長久的打算,終有一天它也會倒下。
而這些想法,僅僅源自於境遇的改變。
正如你所知,如果過去的境遇不改變,今天也很難生存,而且過去的災難也會啟示今天的行為,為了避免重複過去的災難,人們會採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但這種改變卻因人因時因事而異。街上的乞丐攤張骯髒破舊的被子就可以在角落裡安心的睡覺,而有夢想的人卻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夠改變這種境遇。
過去,可可和莎莎就像街上的乞丐,而今天,他們卻要力求突破。
突破,是的。
只有突破才能更好的生存。
而這一點,可可和莎莎永遠也不會忘記。
沒有工具也沒有方法,怎麼辦?
不過事情也許並沒有那麼困難,想要解決問題的時候總可以找到合適的方法。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往往是因為自己沒有真正去嘗試。如果一定要做,那麼就一定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於是兩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