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百餘步。拂曉,營已建成,元英見後大驚,以杖擊地說:“是何神也?”曹景宗等器甲精新,魏軍見後,士氣漸消。曹景宗又派人潛水入城送信,昌義之始知援軍到達,勇氣倍增。魏將楊大眼勇冠三軍,率萬餘騎來戰,所向皆靡。韋睿結車為陣克服騎兵的衝擊,楊大眼聚騎襲來,韋睿以強弩兩千具一起發射,穿甲洞衣,殺傷魏軍甚眾。楊大眼右臂中箭退走。翌日清晨,元英又率眾出戰,韋睿乘坐白色木車,手持白角如意指揮眾軍,一日數合,元英甚憚其強,乃退。入夜,魏軍復來攻城,飛矢雨集。韋睿子韋黯請求到城下去躲避一下,韋睿不許。時軍中驚亂,韋睿於城上厲聲呵斥,乃定。曹景宗另募勇士千餘人,於楊大眼營南數里築壘,並擊退來攻的魏軍。梁武帝命曹景宗預裝高艦,使之與魏軍浮橋同高,以備火攻;並命曹景宗和韋睿分別攻邵陽洲之北、南橋。韋睿下令準備好大戰船,讓梁郡太守馮道根、廬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釗等為水軍做好戰鬥準備。三月,淮水暴漲六七尺,韋睿派水軍乘鬥艦襲擊洲上魏軍。另以小船載乾草,灌以油,趁風縱火,以焚其橋。同時,派敢死之士拔柵砍橋。時大水湍急,倏忽之間,橋柵俱盡。梁軍奮勇衝殺,無不以一當百,呼聲動天地。魏軍大潰,元英見橋斷,脫身棄城而走,楊大眼亦燒營而去。諸壘相次土崩,皆爭先棄其器甲爭投水。溺死、斬殺各十餘萬,淮水為之不流。梁軍追擊楊大眼潰兵四十餘里,楊大眼的軍眾死傷無數,伏屍相枕。

這次戰爭,梁軍密切配合,上下同心,並根據魏軍不習水戰的弱點,堅守疲敵,適時反擊,取得了自宋初以來對北魏作戰的第一次大捷,殲敵二十五萬,對穩定淮南的形勢起了重要作用。

梁武帝派中書郎周舍在淮水慰勞軍士,韋睿把這次作戰所獲集聚于軍門。周舍見後,對他說:“君此獲復與熊耳山等。”韋睿因功增封七百戶,晉爵為侯,徵通直散騎常侍、右衛將軍。是年,韋睿遷左衛將軍,不久又為安西長史、南郡太守,秩中二千石。

天監八年(509)正月,司州刺史馬仙琕北伐還軍,為魏軍所躡,三關擾動不安,梁武帝下詔令韋睿督眾軍去支援。韋睿到了安陸,便下令增築城二丈多,又開挖大塹,築高樓。眾人頗譏笑其膽怯,韋睿說:“不然,為將當有怯時,不可專勇。”這時,元英急追馬仙琕,想報鍾離之戰的恥辱,聞韋睿來援,馬上退兵,武帝這才下詔罷軍。

天監九年(510),遷韋睿為信武將軍、江州刺史。天監十年(511),徵員外散騎常侍、右衛將軍,累遷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尋加通直散騎常侍。天監十三年(514),遷智武將軍、丹陽尹,以公事免。不久,起為中護軍。天監十四年(515),為平北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

普通元年(520)夏,韋睿遷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因病未拜。八月二十三日(公元520年9月20日),韋睿於家中去世,遺言要薄葬。武帝聞後,哭得十分傷心,賜錢十萬,布二百匹,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喪事取給於官,遣中書舍人監護。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嚴”。梁武帝之哭,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韋睿在南北朝時期,尤其在蕭梁王朝建立了卓越的功勳,其為將深諳智、信、仁、勇、嚴之道。為梁朝開疆拓土功勞甚大,卻從不居功自傲。與梁朝的其他蕭氏將領相比如鶴立雞群,卓爾灑脫,很有儒雅之風。

第三章 為將之道(1)

孫子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已經認識到智、信、仁、勇、嚴是為將者的基本素質,這一觀點極大地影響了後來的中外軍事學家和統帥。在戰場上,作為整個戰爭的指揮者,為將在謀而不在勇,因此善於作戰的將領並不親自上陣衝殺,而是坐鎮籌劃,使用奇謀。三國時的諸葛亮,南北朝的韋睿、陳慶之都是手不持利刃的名將,但他們往往都能克敵制勝,料儘先機,因此為將者智排第一。賞罰有信、愛護士卒是團結軍隊的奧秘,為將者更不可少。勇,並非指衝鋒陷陣,而是指不畏生死,大敵於前敢於趨向,其士卒必能人人用命,北齊的斛律光、唐朝的郭子儀都身先士卒,因此深受部下愛戴。令下禁止,令出軍行。漢朝名將程不識,三國名將呂蒙都是善於從嚴治軍的將領,因而其軍所過,秋毫無犯。懂得為將之道,則率軍作戰無往不勝。

治軍嚴格,勇於士卒

斛律光是北齊著名將領,少工騎射,以武藝知名。十七歲被高歡提為都督,後被北齊主高澄提拔為都督,不久為徵虜將軍,累升衛將軍。其為人剛直,治軍嚴格。打仗時總在前方指揮,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