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不管哪兒失守,起碼我這兒不能失守(1)
一九四二年,第一次遠征失敗後,二十二師、三十八師剩餘部隊全部集中到藍姆伽訓練,又補充了部分兵力,黃埔十七期的畢業生就是分到了藍姆伽。
這時日軍已經佔領雲南相當一部分地區,目標專門進攻重慶,在內地已經打到貴州獨山,就是要逼迫中國政府馬上投降, 這樣他的兵力就可以重新佈置,從一九四一年發動全面進攻開始,他的目的就是要佔領東南亞。
當時的情況已經很明確,所有的外援物資都是透過滇緬公路運到中國,是生命線,是最關鍵的,這條路打不通不行,這樣,緬甸就成了必爭之地。
編者注:中國駐印軍,緬甸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征軍一部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 在蘭姆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 因當時印度沒有戰場,中國軍隊不能稱作遠征軍, 因而於一九四三年八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C. A.I.),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後來雖反攻入緬, 駐印軍的名稱依舊未改。
編者注:中國遠征軍,一九四三年十一月, 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赴雲南接替生病的陳誠,全權指揮由第十一集團軍、第二十集團軍兩支野戰部隊及相關支援部隊共二十萬人組成的中國遠征軍。第二次遠征勝利後,中國駐印軍總司令魏德邁將軍稱衛立煌為“ 101 勝將軍”,意思是“百戰百勝”都不足以表彰衛立煌的戰功。美國《時代》週刊推出對衛立煌的專訪,並在封面上刊登其策馬揚鞭的照片,譽之為“常勝將軍衛立煌”。
史迪威的意見是再從中國調兵,於是在原有的二十二師、三十八師兩個師的基礎上,一九四三年調來了三十師,一九四四年,又把中國遠征軍的十四師、五十師調過來,空運到雷多換完裝備後,立即空運到密*, 準備攻打密*,這兩個師比我們先到一個多月。
緬北反攻開始後幾場激戰下來,部隊減員很多,不足編制規定的數字,需要補充兵員,又先後空運過來我們三個學生教導團分給這五個師補充兵員,這三個學生教導團分別是貴陽學生教導團、西安學生教導團、重慶學生教導團。
這樣原有兩個師,新調來三個步兵師,加上我們三個學生教導團,駐印軍就不是十萬人了,超過十萬了。
第二次遠征的部隊分為遠征軍和駐印軍兩部分,我們從緬甸往國內方向打的部隊叫駐印遠征軍,總指揮是美軍中將史迪威將軍,副總指揮是鄭洞國。
從國內往國外打的叫遠征軍,總指揮是衛立煌,下轄第二軍、第六軍、第八軍、五十三軍、六十六軍、七十一軍,加上青年軍整編二○七師。
在開赴印緬的幾個學生教導團裡,我們貴陽教導團是最早到達的,是和黃埔十八期畢業生同時到達。我們這一千多人先到達先分下去,一半給新一軍,一半給新六軍。新六軍有兩個師,二十二師只分到兩個中隊,一箇中隊是一個連,一個師也就能得到兩個連,二百多人。
二十二師是當年打過崑崙關的部隊,一直到東北始終是廖耀湘最精銳的師。部隊很歡迎教導團的學員,一看學員很年輕,都是十幾、二十歲,還有知識,比徵來的兵好多了,他們願意要這樣的。
我們的番號叫駐印軍新編二十二師學生大隊,下轄兩個中隊,我們的軍銜統一被定為學生大隊下士學生, 月薪十六個盧比加上十二個安士,都是印度幣。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節 不管哪兒失守,起碼我這兒不能失守(2)
二十二師委派輜重營中校營長武文秀來擔任大隊長,營長一般是少校,他的資格老,僅比廖耀湘差一點,因為沒什麼戰功,老上不去。
入營第二天就開始訓練,佇列操練和各種戰術教練包括班、排、連攻防,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的中國教官擔任,有的教官由剛分來的黃埔十八期畢業生擔任。兵器訓練由美軍中校教官帶著幾個上尉給我們上課。
發給我們的武器全部是美國製造,從當兵到現在已經半年了,頭一次摸到槍。
我領到一支經過改造的三○式來復槍,是美國在一九三○年研製的,美國人就給我們用這種步槍,威力很大,聲音很亮,不像日本的三八式叭嘰叭嘰的。在印緬, 美國人已經用小自動步了,有點像衝鋒槍,一梭子子彈可以連發打出去,英國人用的是大自動步,比美國那個還要大。這個三○式打一槍還要推一下,這就比較出來了,我們的武器和當時美國人、英國人使用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