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我們不是,跟誰都敢說,就是副師長、師長來了都敢說, 我們把軍階關係看得沒那麼重,不是那麼害怕,當然違反紀律那不行。

我們知道二十二師是爬野人山過來的,一萬多人就剩兩三千人,都是打死的、餓死的,爬野人山時沒有吃的,太疲勞,餓得走不動,倒下了一睡著就完了,還有自殺的。但是三十八師損失不多,保留得比較完整。

我說指導員你講講第一次遠征的故事,他說是呀, 你們應該瞭解這些,一個士兵不瞭解自己部隊的歷史, 是不會提高的。

他說,我們第一次遠征失敗了,但假如沒有這次失敗,現在第二次回來,最後能不能勝利都是個問題,從這次失敗裡面我們找到很多教訓,最主要的教訓就是, 不能過度依靠英軍的配合,因為英軍的戰鬥力很差,瞭解他這個底細很重要。

中國軍隊第一次遠征時,是帶著崑崙關勝利的那種餘威,非要去打通這個道,非要把日本人打出去,把他的威風打掉不可,氣勢上沒有輸,但結果卻一次次陷入重圍。

比如作戰計劃一分配,英軍佈置在我左翼,和我們齊頭並進,他的戰鬥力很差,跟敵人一碰頭就跑了,我們的側面就會受攻擊甚至被包圍,可能這場戰鬥就輸了。

編者注: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 孫立人的新三十八師一部在劣勢情況下,以不滿千人的兵力,擊敗十倍敵人,救出十倍於我的英軍,從而轟動全球,是現代史上中國軍隊第一次和盟軍並肩作戰獲得的榮譽。英國人將此戰比作第二個敦克爾刻大撤退,英國女王第一次將“帝國司令”勳章授予孫立人這位外籍將領,羅斯福授予孫立人“豐功” 勳章,仁安羌大捷被美國西點軍校選為以少勝多的範例,作為戰術課的教材。

第一次遠征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英軍不能打不說, 你還要負責救他,他不僅靠不住,還是個累贅,英軍七八千人在仁安羌被圍一天就在無線電裡喊了:“快來救我,不來救我就完了。”中國軍隊因此分散很多兵力。最後失敗了,不是中國軍隊不行,是英軍造成的。

英國人一碰到敵人就跑,不能打仗,這麼一個部隊, 臭架子卻非常厲害,史迪威的美國兵見到我們,是大拇哥伸出來:china,頂好!英國人看到我們都是舉著小拇指,說頂好頂好。 。 想看書來

第四節 我們少年兵(4)

第二次遠征我們就不依靠他了,等於沒有他一樣, 如果側面是他們,那我們側面也佈置一點兵力;你打不下來,需要我上去,我上去行,你往後面撤,你撤了我再上去,這樣就沒有負擔。

英國人很傲慢,實際作戰能力沒有,緬甸是它的殖民地,但他們的軍隊在緬甸在印度都不賣力氣。

我們到緬甸作戰不是為了外國人,而是為了我們的生存,我們需要物資,這些物資必須要有通道運到中國, 支援給我們的很多物質都是先到緬甸的仰光港口上岸, 再往中國運,仰光失守後,就靠印度走中印公路,抗戰的物資運上來不容易。

編者注:密*戰役後,一九四四年八月, 入緬作戰的中國軍隊休整擴編, 成立兩個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下轄李鴻新三十八師、唐守治新三十師;新六軍軍長廖耀湘下轄李濤新二十二師、龍天武新十四師、潘裕昆新五十師。

七月下旬,廖耀湘軍長到雷多檢閱我們學生大隊,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廖耀湘,原來說是蔣介石來檢閱,後來他沒來是廖耀湘來了。

廖耀湘中等個頭,比較胖,帶個眼鏡,短頭髮,圓臉,說話的時候一隻手叉腰、側身仰著臉,喜歡帶著這個這個、那個那個的口頭語。

那時他剛提升軍長,扛著兩顆星星的中將軍銜,部隊一排排站好了,他走過來相面一樣一個個地看,就走到我跟前兒了。

我就奇怪那麼些人站在那兒,他跟誰也沒說話就到我這裡站下了。他的湖南口音很重,但我聽懂了,他問

我:“你是麼個地方的人?”我說:“廣東番禺。”“麼

個名?幾歲?”我一一作答。他又說:“你好好幹,多殺

幾個鬼子,給家鄉父老報仇,給中華民族爭光。”我說: “是的!”他又說:“知道嗎?”我說:“知道,好好幹!” “好。”就走過去了。

我感到很榮幸,軍長還跟我說幾句話,可能是我長得挺招人喜歡,區隊長他們剛開始還叫我小鬼小鬼的,後來都叫我小胖子。

最後他給我們集體訓話:“當年鬼子把我們趕上野人山,今天我們不僅要把鬼子打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