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我曾經跟隨先王前往上國(中原),跟著隋朝的皇帝遊歷過長安、洛陽及河北、山西一帶的名勝大城,見過不少名僧大德,沒一個能讓我真心傾慕。自從聽到法師您的大名,我就滿心歡喜,日日夜夜盼著您能夠到這裡來,一輩子接受弟子我的供養。我不但可以讓整個高昌國的人都做您的弟子,還能讓全國幾千名僧人全都手捧經卷聆聽您的教誨!希望法師能夠體察我的苦心,別再惦記西行取經了。

這段話說得很是客氣,麴文泰可能也是真心仰慕玄奘,希望他能留下來,但文中一個〃令〃字,一個〃使〃字,卻流露出麴文泰身為一國之主的霸氣與強硬……他可以讓整個高昌都當玄奘的弟子,可以讓高昌所有的僧人都去聆聽玄奘的教誨,當然也能把玄奘強留不走!

那麼,玄奘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王之厚意,豈貧道寡德所當。但此行不為供養而來,所悲本國法義未周,經教少闕,懷疑蘊惑,啟訪莫從,以是畢命西方,請未聞之旨,欲令方等甘露不但獨灑於迦維,抉擇微言庶得盡沾於東國,波侖問道之志,善財求友之心,只可日日堅強,豈使中途而止。願王收意,勿以泛養為懷。〃

麴文泰說得客氣,玄奘回得也很客氣,但意思很清楚:

第一,您的好意我心領了……我會記得您的恩德,回來的時候還會來看望您;

第二,此行只為求法,不為供養……您就不要拿那些好吃的好用的東西來打動我了;

第三,西行求法的志向決不會半途而廢……國王您就省省想讓我留下來的心思吧!

一來一回,一個要留人一個要走人,雙方的態度都很明確,這算是玄奘和麴文泰在去留問題上的第一回合的過招……試探性的攻擊後,摸清了對方的意圖,未分勝負。

第一撥攻擊無效,身為國王的麴文泰又會做何反應呢?

〃弟子慕樂法師,必留供養,雖蔥山可轉,此意無移。乞信愚誠,勿疑不實。〃

這段話說得非常有意思,麴文泰大概在遊歷中原的時候聽說過〃三顧茅廬〃的故事,覺得像玄奘這樣有學問有堅持的人,怎麼可能像那些凡夫俗子一樣一下子就答應自己的請求?他就像當年前秦天王苻堅一樣,周颺越是破口大罵,就越是敬重對方,覺得那才是名士風骨;玄奘的推辭無非是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誠心,於是麴文泰再次斬釘截鐵的說弟子我是如何如何的敬仰法師,希望您留下的心也絕對不會有任何改變,請法師不要懷疑我的誠意。豈料玄奘根本不想留下,依舊是硬梆梆的一句:

〃王之深心,豈待屢言然後知也?但玄奘西來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以是敬辭,願王相體。大王曩修勝福,位為人主,非唯蒼生恃仰,固亦釋教悠憑,理在助揚,豈宜為礙。〃

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到玄奘出色的說話技巧:前半句防守,意思是大王您的心意我早就明白了,不用再三發誓;但是我西行就是為了求法,現在佛法還沒有求得,豈能中途停下?所以您的要求我無法接受,還請大王能夠體諒。後半句反擊,意思是正因為大王您前世修福,所以今天才當上國王。然而不僅僅是百姓生計要依靠您,就連弘揚佛法都要仰仗您啊!所以您理該支援我西行求法,怎麼能阻礙我呢?

在第二回合的過招中,玄奘措詞得當、立場鮮明,成功的守住了自己的陣地,而且根據實際找準機會加以反擊,直接掌握了第三回合較量的主動權,給看似虔誠、實則霸道的麴文泰當頭一棒。

◇。◇歡◇迎訪◇問◇

第35節:第五章 不拋棄,不放棄!(6)

能夠當上高昌國的國王,能夠對伊吾國呼來喚去稱霸一方,麴文泰當然不是易與之輩,他見玄奘開始反擊,便見招拆招,開始從弘揚佛法的角度來說話:

〃弟子亦不敢障礙,直以國無導師,故屈留法師以引迷愚耳。〃

意思很簡單:弟子我原本也不敢阻礙您西行求法,實在是因為高昌國內沒什麼高僧來充當大法師教化民眾,這才想委屈法師您留下來指引那些迷茫愚昧的國民啊!麴文泰本以為玄奘會繼續辯解,這樣主動權又會回到自己這裡,但是玄奘根本不去理會,就這麼坐在那裡,讓麴文泰第三回合的反擊落了個空……我就是要走,你看著辦吧!敬酒不吃吃罰酒,說服不成,麴文泰勃然大怒,大聲對玄奘吼道:

〃弟子有異途處師,師安能自去。或定相留,或送師歸國,請自思之,相順猶勝。〃

意思是說:弟子我還有別的辦法處置您,您怎麼可能想走就走呢?擺在您面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