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耶!〃(《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

根據《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記載:玄奘是從瓜州趨西北、過莫賀延磧而抵伊吾。這條路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新北道〃,唐代又稱莫賀延磧路,敦煌遺書中又名〃第五道〃。從這條路前往高昌國,可避開白龍堆之險,〃且省道里之半〃。由於是偷渡出關,為了躲避沿途的烽火臺和哨卡,玄奘不敢公然走官道,卻又不敢離官道太遠,以免迷路,所以只能在官道和偏離官道的方向上交叉前行。然而官道和烽火臺都是依水源而建,所以交叉前進無疑會給玄奘在水源補給上帶來更大的困難。

葫蘆河與五烽之間是一段百餘里的沙漠,玄奘只能依靠沙漠裡的乾枯的糞堆和人畜死後留下來的屍骨辨別方向。在這一段艱苦的旅程中,由於沙漠裡變幻莫測的天氣和過度疲勞、飢渴、緊張,玄奘眼前出現了類似於海市蜃樓的幻覺。但是受認知水平所限,玄奘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把海市蜃樓看成了神怪現象和妖魔作祟來記載……儘管這很可能就是玄奘當時真實的感覺。

玄奘害怕了嗎?當然有。只要是正常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都會有害怕和無助,甚至一度喪失繼續往前走的信心。幸而,玄奘的意志夠堅定,而且總是有一個聲音在耳邊迴響……〃勿怖,勿怖〃。

也許在那時,玄奘就已感覺到了生命的渺小和無助,但是他沒有別的選擇……不但要面對人為的障礙,還要克服嚴酷的自然環境,甚至還有他根本想不到的危險……然而正是這樣,玄奘的執著和堅持就更顯得彌足珍貴。順境中的奮發向上不算什麼,面對逆境還能將〃倔〃進行到底,那才真正讓人肅然起敬。

是幻聽還是心聲,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玄奘把它當成了佛祖的勸誡,是佛祖顯靈了,鼓勵自己繼續走下去。所以玄奘咬牙堅持,終於穿過了這片大沙漠,望見了五烽中的第一烽。所謂五烽,就是指唐代在西北邊境設立的數十個烽火臺防禦體系中規模較大、也最為重要的五個核心烽火臺。這五烽不但扼守從瓜州通往伊吾的官道和水源,還擔當著警戒和了望的職能,也為使者、商旅提供食宿。因此,烽火臺就成了沙漠旅人的必經之地。

第一烽在唐代又叫白虎關,即現在的甘肅安西白墩子,是玉門關後的第二個重要關口,也是五道烽火臺的第一道,地勢十分險要。從專家在當地的考證情況來看,繞過雙塔地區的唐代玉門關,再過葫蘆河,只有白墩子才符合第一烽的要求:從構造來看,白墩子是三層土磚夾一層蘆葦,蘆葦就是旁邊水潭裡就地取材,烽火臺底下被雨水沖刷出來的蘆葦和現在水潭裡面所長的蘆葦一模一樣,從裡面還衝刷出來一些紅柳和其它樹木的樹杆,結構都非常清晰,與唐代烽火臺的建造方法十分吻合。唐高宗時,名將薛仁貴就是在此大破九姓回紇,〃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的故事也是從這裡開始。

為了不被守關將士發現,玄奘不敢明目張膽的靠近,而是沿著沙溝悄悄靠近,等到天黑,才從烽火臺的東面悄悄潛行到西面的水源去取水。沙漠趕路,水源比食物更為重要……人可以三天不吃飯,但絕對不能三天不喝水。然而正是因為這次取水,玄奘被人發現了;不但被發現,而且險些成了終身殘廢……一枝利箭在夜色中呼嘯而來,差點射中玄奘的膝蓋!不等玄奘回神,第二枝箭又到,這次瞄準的是玄奘的腳踝。

※虹※橋書※吧※BOOK。※

第27節:第四章 將〃倔〃進行到底(6)

漢唐兩代武風濃厚,尤其重視射術,對那些鎮守邊關的將士來說,射箭殺人已經算不上專業技能,幾乎成了必須熟練掌握的本能。所以這一前一後兩枝箭不是沒有射準,而是在警告玄奘:〃不要亂動,你已經被我們發現了,立刻舉起手來,放棄抵抗,暫且留你小命!〃

玄奘一看不妙,連忙大叫道:

〃我是僧,從京師來。汝莫射我。〃

喊完之後,玄奘見對方不再放箭,便老老實實地牽著馬往烽火臺走去。烽火臺上計程車卒發現是個僧人,便開啟城門把他帶去見校尉王祥。火光中,王祥仔細打量了玄奘一番,覺得他的長相穿著不像是河西本地僧人,確實像是從京師前來,於是問他到這裡來幹什麼。玄奘知道是禍躲不過,既沒有掩飾身份,也沒有乞求饒命,更不指望對方放自己過關,而是不卑不亢的反問道:

〃校尉頗聞涼州人說有僧玄奘欲向婆羅門國求法不?〃

意思是說,校尉大人您最近是不是經常從涼州人那裡聽說有一個名叫玄奘的僧人要到婆羅門國去求法?從長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