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既然無法為奴,那黃帝為何不盡殺炎帝部族?或驅至蠻荒之地,以絕後患?”

我愣了愣,不禁問道:“是啊……為何呢……”

“因為他們還有共同的敵人,蚩尤。蚩尤勢大,獨黃帝一族,無法與之為戰。炎帝雖作亂,但祖輩仍是中原部族中的一員,實為同族,蚩尤卻是外族。黃帝為人君,也有自己的考量。滅炎帝,失天下;盟炎帝,王天下。

太子曾言於臣,人君者,臥榻之側不容他人安睡。黃帝讓炎帝安睡於側,非不願圖也,實不能圖也。”

心中的弦似乎被撥動了,我隱隱約約有些明白;卻不曾吃透,卻似乎通路就在眼前。

“太子可知周公輔政之事否?”張良又問我。

這次我馬上答道:“知,周公賢德,周武王故去後,周公輔佐武王幼子成王,為攝政監國,兢兢業業,奠定大周基業。功成名就後還政於成王,隱退山林。”

他挑了挑眉,輕笑:“可臣卻聽說,還有另一種說法。”

我一怔,心中似有些通靈,望向他清淡雅緻的俊容,也笑道:“周公已然兄亡弟繼,稱王即位,成為大周之主,周公本想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卻年老不察,被成王兵變奪回王位,並被成王宣佈,他大正奉還,只是代為攝政而已。”

他仍是微笑,問我:“周公為人君,臥榻之側亦不容他人安睡,為何在登位時不殺成王,或逐成王,以絕後患?為何還要將最豐饒的晉地封給他,讓他有了謀反之資?”

我又愣了一下,搖頭道:“不知。”

他的目光靜靜地停留在我的臉上:“周公即位時,周得天下不過貳載,紂王之子即位為商君,封地富饒。天下之心,多向商而不向周,此時周內外交困,外要征討商族餘黨,內要匡合諸侯。

成王年幼,無法懾於大統,周公德隆望威,自然登位。姜子牙是成王的外祖父,重臣也多是武王提拔,如今也歸成王一派。周公為團結他們,自然要厚待成王。周公對成王,便如同黃帝待炎帝,非不願圖也,實不能圖也。”

我這才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頂:“而等周公戎馬半生,東征西討,平定了外患,真正征服了天下,再想收拾成王時,成王羽翼已豐,周公年老,反為成王所擒。”

“正是。為人君者所為所做,皆為當時之勢,順時而動。臥榻之側不容他人安睡,此乃計遠長也;然如今步步為營,卻不得不通於時變。”

他這句話一出口,我幾乎馬上通曉了他言語中的深意,心如擂鼓,血液都興奮地叫囂了起來,張良的話,給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我在父皇眼皮下壯大,培養自己勢力的可能性!

只聽他續道:“如今天下紛紛,諸侯林立,天下要成為一統,上策便是征討異姓王,奪其屬地封予皇子,讓皇家的血統震懾天下。可如今看來,諸侯強而皇子弱,若是太子有一二爪牙之士,皇上不僅不會大怒,甚至會大喜。

這便是帝王步步為營,卻不得不通於時變的道理。”

我一瞬間豁然開朗。打天下的帝王家,哪個皇子沒有羽翼?上陣父子兵!

當外患未除時,兵權不僅能給兒子,甚至能給兄弟,夏商周不用說了,比比皆是;後來孫堅孫策孫權,司馬昭司馬懿司馬炎,李淵李建成李世民,趙匡胤趙光義,成吉思汗及其四子,努爾哈赤和四大貝勒……作為兒子作為兄弟的他們,誰沒有兵權?誰沒有羽翼?

趙匡胤難道不曾防了趙光義?可正如張良所說,非不願圖也,實不能圖也。帝王心中雖有所忌,卻不得不通於時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唐末十國,還有許多未滅,

大宋需要內部的團結,太祖需要弟弟及其身後一黨的支援。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張良預計的是如此之準,劉邦後來將打下的異姓諸侯王的地盤,果然全部封給了自己的兒子兄弟,每個邦國都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稅收,自己的小朝廷。

這樣的舉措,不僅不是防止皇子勢力壯大,反而是幫助皇子培養勢力!

皇帝讓他們在一方建立威信,以此來將地方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防止帝國分裂。

雖然皇權最終要一統,雖然這些王最終會成為中央的心腹大患;雖然這些掌兵的王爺終有一天要成為歷史的餘燼;但帝王在天下大盤上行子的時候,必須一步一步——只有過了這個放權的階段,最後才能集權。

——先用劉姓王代替異姓王,再用官吏,代替劉姓王……一點一點,去蟬食幾百年來“共天下”的觀念,建立“家天下”的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