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用,平步青雲。1968年11月,薩達姆擔任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復興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副書記。1970年他在復興黨第十次大會上當選為民族領導機構成員。1976年1月,薩達姆被授予上將軍銜。1977年7月,他出任復興黨民族領導機構副總書記。1979年7月,貝克爾總統稱病辭職,薩達姆接任總統。與此同時,他還兼任復興黨地區領導機構總書記、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之職,1994年5月兼任內閣總理,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

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

薩達姆執政的第二年,兩伊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持續了八年之久,成為當時的世界熱點。

伊拉克和伊朗均為海灣地區大國,又是近鄰,但長期以來,兩國存在嚴重分歧和尖銳矛盾,多次發生衝突和戰爭。

兩伊分歧首先體現在邊界問題上。兩國對邊界線的劃分歷來就有爭執,尤其對阿拉伯界河的劃分分歧更深。這條界河長約100公里,河界原以該河伊朗一側淺水段為界,河流主權屬伊拉克,但雙方都享有自由航行權。1937年,雙方同意霍拉姆沙赫爾和阿巴丹兩段共11公里以該河深水線為界。1975年,兩伊達成《阿爾及爾協議》,伊拉克同意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作為兩國的新邊界,放棄根據1847年和1937年兩國的邊界條約其對阿拉伯河的主權;伊朗則同意將巴格達東北伊朗境內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但後來兩國仍因邊界劃分問題產生糾紛。

兩伊分歧其次體現在宗教教派問題上。兩國都是###國家,伊朗90%以上的居民是什葉派;伊拉克境內雖有什葉派,但卻是由遜尼派掌權的國家。兩國存在尖銳的教派分歧。

兩伊分歧還體現在地區稱雄之爭。兩國都認為自己在海灣地區勢力最強,最有影響力,應該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兩國為此長期不和。

1979年2月1日,流亡法國15年的###宗教領袖霍梅尼返回伊朗,成立###革命臨時政府。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宣告滅亡。4月1日,霍梅尼宣佈成立伊朗###共和國。以後,伊朗一切按《古蘭經》和《聖訓》行事,國家各個領域實行全盤###化,主張向外輸出###革命,並把伊拉克作為輸出###革命的首要目標。霍梅尼號召伊拉克軍民起來推翻薩達姆政權。

霍梅尼的言行激怒了薩達姆,也使兩國關係進入緊張狀態。薩達姆下令逮捕了伊拉克什葉派領袖,並支援伊朗反對派的行動。兩伊關係進一步惡化,多次發生邊界衝突。

1980年9月17日,薩達姆宣佈廢除關於兩國邊界劃分的《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河主權。9月22日,伊拉克出動10萬兵力、1000輛坦克,分3路在近1000公里的邊界線上全面出擊,打響了兩伊戰爭。伊拉克採用的是突然襲擊的作戰方針,伊朗處於被動挨打境地。戰爭開始階段,伊拉克相繼佔領了北起席林堡南至霍拉姆沙赫爾的伊朗兩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9月起,伊朗局勢趨於穩定,接連組織4次反攻,收復了除北部外的大部分土地,兩伊戰爭開始處於膠著狀態。1982年3月起,伊朗接連發動代號為“勝利行動”、“聖城行動”和“齋月行動”的大規模進攻,戰場形勢發生變化。

1982年6月初,伊拉克表示,只要伊朗同意停火,伊拉克軍隊立即準備在兩週內全部撤回國際邊界,結束一切形式的武裝行動,但這一提議遭到伊朗拒絕。在此情況下,伊拉克主動從伊朗撤軍,旨在儲存實力,加強邊界防守。1982年10月至1987年冬,兩伊戰場再次處於膠著狀態。雙方發動“油輪戰”、“襲城戰”等,競相襲擊對方的石油基地、中心城市和其他重要的經濟、軍事目標及海灣油輪。在戰場上,兩伊互有攻守,集結重兵頻頻發動一系列攻勢,但雙方在軍事上的均勢未能打破。1988年,伊拉克變單一防禦戰略為以收復失地為目標的新戰略,在南部戰場發動主動進攻,收復了法奧半島、薩拉姆傑地區和盛產石油的馬季農島。

兩伊戰爭引起國際社會極大關注。為使這場戰爭早日結束,聯合國、###國家、不結盟運動及有關大國對兩伊進行了大量調解工作。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透過了關於結束兩伊戰爭的第598號決議。決議要求兩伊立即停戰,把一切軍隊撤到國際邊界內;聯合國秘書長派觀察員監督停火與撤軍;交戰雙方釋放和遣返戰俘;委託一公正機構調查衝突責任問題;在適當國際援助下進行戰後重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