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徑櫻∥藝鏡諞幻��朐��ず翱諏睿 鼻樾韉吐淶惱絞棵鍬叫�鶘恚�鏡攪嗣�蠖�肀摺�

就是這支重新站好的小小隊伍,最終延伸出人民軍隊的千軍萬馬,發展成為無堅不摧的鐵甲雄師,而毛澤東,始終領導和引領著這支隊伍。任憑濁浪排空,他的勝利信念始終沒有動搖。挑戰越是嚴峻,他的情緒越是高亢。他的信條是“無限風光在險峰”。

毛澤東在對敵戰爭過程中出神入化的指揮,使他總能從戰爭的特點和情勢出發,以科學方法觀察分析事物,找出規律,得出結論,因而他對戰爭的指導總能比別人先見一著。

1947年7月,還在陝北靖邊縣小河村時,毛澤東就對解放戰爭程序作了一個預測:從1946年算起,以五年左右時間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

華國富(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歷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毛澤東的預測是基於解放戰爭第一年敵我雙方情況的變化:一是解放軍共殲敵150萬人,據此推算,5年可殲滅國民黨軍750萬餘人;二是戰爭第一年,國民黨軍補充了100萬,損失與補充為三比二,依此推算,至第五年國民黨軍總兵力將下降到200萬左右;三是解放軍總兵力平均每年增加80萬人,不到五年就可達到500萬。500萬對200萬,解放軍穩操勝券。

毛澤東強調預見,但他從來不迷信預見,而是一再強調:戰爭的預見只能說出程序的大致趨勢和方向,必須根據戰爭實踐不斷予以校正,方能更加貼近戰爭實際。

1948年11月,遼瀋決戰勝利,人民解放軍總兵力首次超過國民黨軍,達到300餘萬人。毛澤東欣然修正了早先的預見,宣佈:“現在看來,只需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五年設想,三年實現。

科學的戰爭預見,使得毛澤東的戰爭指導總是從容不迫,成竹在胸,把握全域性,抓住樞紐。

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征。國民黨軍緊追不捨,聚集5個師沿葫蘆河、洛河構築封鎖線,企圖南進北堵,將紅軍消滅在立足未穩之際。

毛澤東分析敵情,勘察地形後,得出了一個結論:粉碎敵人的進攻,關鍵在於抓住葫蘆河這一戰略樞紐。而要實現戰役意圖,則要抓住葫蘆河畔的直羅鎮這個戰役樞紐。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十 彪炳史冊 澤被千秋(2)

他在直羅鎮佈下戰場,一舉殲滅國民黨東北軍第109師,擊斃師長牛元峰。不但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圍剿”,而且“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姚有志(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原部長、博士生導師)“抓住戰略樞紐部署戰役,抓住戰役樞紐部署戰鬥”,是毛澤東用兵的一個重要指導原則。所謂樞紐,是指對戰爭全域性具有決定性的關節。毛澤東在戰爭指導中的抓樞紐本領,鮮有人及。

西安事變後,他抓國共合作;七七事變後,他抓游擊戰爭;解放戰爭初期進軍東北;戰略進攻挺進大別山,這是從戰略指導上抓樞紐。遼瀋戰役打錦州,淮海戰役打宿縣和圍殲黃百韜兵團,平津戰役圍攻新保安和天津,則是抓住戰役樞紐的範例。正因為善於抓住樞紐,毛澤東走活了中國革命戰爭的這盤大棋,始終把握戰爭的主動權。

準確地抓住樞紐,既需要穿透戰爭迷霧,鑑別事物真偽的敏銳洞察力,更需要寬廣的全域性觀念。作為戰場指揮員,毛澤東的全域性觀使他能夠有機整合各種作戰力量,銜接不同作戰階段,將戰役戰鬥演繹得順暢自然。而作為全軍統帥,他的全域性觀則引導中國革命戰爭不斷走向勝利。

姚有志(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原部長、博士生導師)毛澤東說:“指揮全域性的人,最緊要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擺在照顧戰爭的全域性上面。主要是依據情況,照顧部隊和兵團的組成問題,照顧兩個戰役之間的關係問題,照顧各個作戰階段之間的關係問題,照顧我方全部活動和敵方全部活動之間的關係問題,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丟了這個去忙一些別的次要的問題,那就要吃虧了。”他要求各級指揮員都要樹立全域性觀。他說:即使當個排長也應該有全域性的圖畫,小的東西是要佔大的東西的地位的,如同鼻子,你能把它安在背上嗎?

這種全域性觀運用到戰爭指導中,使毛澤東總能審時度勢,準確確定作戰的中心,將主要戰略方向與次要戰略方向,內線與外線、進攻與防禦、突擊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