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進中有退,奇正圓合,虛實匯融,如入無人之境,創造出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蹟。

十四 聲東擊西 瞞天過海(4)

紅軍渡過金沙江後,蔣介石懊惱之餘,講出了一段痛心疾首的話:“我們有這許多軍隊來圍剿,卻任他東逃西竄,好像和我們軍隊玩弄一般,這實在是我們最可恥的事情……將來戰史上評論起來,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失敗!”

既能指揮自己的部隊,又能“指揮”敵人的部隊,四渡赤水中的毛澤東,作戰指揮如行雲流水,將一番驚心動魄的戰場較量,變為一部激動人心的戰爭詩篇。他因此贏得了“用兵如神”的聲譽。

十五 做眼造勢 面制點線(1)

1945年重慶談判,毛澤東與蔣介石兩位老對手坐到了一起,商討國家大計。毛澤東住了43天,談判過程艱難曲折。雙方唇槍舌劍,屢屢陷入僵局。

蔣介石曾以最後通牒般的語氣對周恩來說:“盼告訴潤之,要和,就照我的條件和。不然,就請他回延安帶兵來打好了。”毛澤東說:“現在打,我實在打不過你。但我可以用對付日本人的辦法來對付你,你佔點線我佔面,以鄉村包圍城市,你看如何?”

點指城市,線指交通線,而面則是廣闊的農村和遠離城市和交通幹線的地方。在毛澤東的戰爭指導藝術中,從來都是以“面”作為人民軍隊作戰行動的基石。不佔“點”“線”廣控“面”,毛澤東將中國革命戰爭視為一個大棋局,從容地投子搶先,控面造勢,最終以“面”制“點”“線”,贏得了一個新中國。

1937年8月,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統轄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隨即由陝北進入山西,開赴華北抗日前線。

此刻的華北戰局,如同一盤複雜多變的棋局。日軍攻陷北平、天津後,兵分三路在華北展開戰略進攻,隨後,以太原為目標,大舉進攻山西。而山西軍閥閻錫山則拼出老本,會同中央軍死守要地,固守地盤,結果陷入被動。山西成了華北抗戰的主戰場。面對這個大棋局,八路軍如何佈局,怎樣作戰,至關重要。

毛澤東洞察全域性,他改集中配置為分散部署,將八路軍三個師分佈在山西的東北、西北、西南、東南四個角,既可獨立作戰,又能相互策應,互為犄角。第115師、第120師各一部依託晉東北的恆山、五臺山區,第120師主力依託晉西北的管涔山區,第115師主力依託晉西南呂梁山區,而第129師和第115師另一部依託晉東南的太行、太嶽山區。

毛澤東的佈局很講究。部隊集中可消滅敵人,分散可開展群眾工作,依託山區,著眼持久抗戰。三位一體,互為聯絡。

毛澤東所佈下的棋子很快就展現出威力。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華北戰場上以國民黨軍為主體的正面抗戰結束,而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戰則熱火朝天地展開。11月13日,毛澤東電示前方將領:“紅軍任務在於發揮進一步的獨立自主原則,堅持華北游擊戰爭,同日寇力爭山西全省的大多數農村,使之化為遊擊根據地”。八路軍各部迅速在山西境內完成戰略展開,建立了晉察冀、晉西北、晉西南和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形成了相互策應的戰略格局,奠定了山西抗戰乃至於華北抗戰的基礎。

在山西山區站穩腳跟後,毛澤東又把目光投向了更為廣闊的平原地區。1938年4月21日,毛澤東與張聞天、劉少奇聯名向前方的八路軍將領發出指示:“黨與八路軍部隊在河北、山東平原地區,應堅決採取儘量擴大發展游擊戰爭的方針”,並要求立即在平原地區劃分軍區,廣泛組織自衛軍,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有計劃地普遍開展游擊戰爭。

支紹曾(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歷史研究部副部長、博士生導師)如果把經營山西的戰略部署稱為圍棋的佈局,那麼向平原地區進軍,則是大舉經略中腹。這是一個重大的決策,也是一個重大的轉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的發展始終是依託山區,根據地基本上也沒有離開過山區。但要推動華北乃至全國的抗戰,八路軍必須走出山區,推向平原,才可能真正創造出全民抗戰的局面,成為華北敵後抗戰的中流砥柱。因此,向平原地區進軍,意義重大。

從1938年4月開始,八路軍依託山地,一部挺進河北、山東和河南的平原地區,開闢出冀南、冀魯邊、冀魯豫、冀中和山東抗日根據地,在整個華北地區完成了戰略展開,將以山西為主的山地游擊戰爭,發展為整個華北地區的敵後游擊戰爭。

在角逐華北的同時,毛澤東對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