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監督,從而實現股權多元化,最佳化完善公司治理,增加透明度,提高經營效率與資本回報率。
雖然境內A股市場應是中國企業包括銀行企業自然優先考慮的上市地,但A股市場歷史短,存在透明度過低、流動性不足、機構投資者群體欠成熟等諸多結構性問題。當交通銀行於2004年順利完成其財務重組與戰略引資,啟動公開上市程式後,曾認真考慮評估了H+A股同步發行的方案。遺憾的是,當時A股市場正經歷所謂股權分置引發的,本質上為一場公司治理的信心危機,市場極其低迷不振,根本無法容納任何一個較大規模的IPO。所幸的是,交行於2005年6月作為首家內地大型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大獲成功,為其他境內大型銀行在海外上市鋪平了道路。其後,建行、中行相繼成功完成了H股IPO。中行借海外H股發行的強勁東風,旋即在A股市場發行,標誌著中國境內A股市場數年低迷沉睡後開始展現了新的生機。2006年10月底,中國工商銀行首次成功完成了H+A股的同步發行,把中國銀行的上市潮推向了最高峰。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入世五週年與中國銀行業改革(4)
中國大型銀行的上市集資活動,以其巨大規模、定價能力與後市表現成為了近年國際資本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銀行股板塊,成為了國內外投資者熱衷追捧的物件。很難想象,中國這樣一個轉軌經濟國家,一個新生市場經濟國家,一個不久前還在不斷重新整理其不良貸款比率與*案件發作率紀錄的脆弱銀行體系,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把這麼多家大型銀行機構成功地推向國際資本市場。
中國入世以來銀行業改革的巨大成就,歸功於中國大刀闊斧實行的結構性改革。這是內因,是銀行業發生顯著變化的根據。同時,任何一個客觀的觀察家都會認識到,中國的銀行業改革並非閉門造車,自發產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中國銀行改革還得益於入世後的進一步開放以及開放所產生的改革壓力與動力;還得益於國際金融機構所帶來的經驗、知識與資本。中國的銀行改革迄今已成功完成了注資、引資與上市這樣一個“三部曲”。但是,任何一位頭腦清醒的評論者都不應忘記,無論是注資、戰略引資還是上市,中國銀行改革在任何一個階段的每一進展都與明智務實的對外開放政策密不可分。
銀行開放——未來五年展望
隨著入世過渡期的消失,中國銀行業將迎來一個更加開放的新時期。銀行業的競爭將會加劇,對產品、客戶、市場與人才的爭奪將會白熱化。就像2001年入世時出現了一片“狼來了”的驚呼,充斥著對製造業末日來臨的悲觀預測,現在人們又開始不斷聽到外資銀行如洪水猛獸般對中國銀行機構的威脅。
清醒估計國際競爭的挑戰,是制定有效競爭策略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過分誇大外資銀行的威脅,可能會挑起民族主義與保護主義的情緒,誤導政策與法規的制定。事實上,與入世前相比,中國的銀行體系現在已經處於一個更有利的競爭地位,可以化競爭壓力為動力。
首先,中國銀行體系經過數年重組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可以說已經步出危谷,化險為夷,中國的銀行機構在資本上、財務上和規模上都更有實力與外資競爭。例如,工行、中行和建行都已經躋身於全球15家市值最大銀行的行列,它們有能力與任何一家國際大銀行在中國本土市場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其次,中國宏觀經濟的蓬勃發展,將為銀行服務業創造日益擴大的成長空間,為中資與外資銀行提供了不斷壯大的中國市場。還應看到,迄今為止,所有外資銀行在華按資產分市場份額尚不到2%。我預測再過5年,即2011年末,外資銀行在華零售業務與公司業務市場份額將出現一個顯著的增長,上升為8%。但是,毫無疑問,由於文化、語言、客戶與網路的優勢,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中資銀行將繼續維持其市場主宰地位。
最後,中國銀行業下一階段的任務就是鞏固銀行改革至今的累積成果,將中國銀行體系轉化為具備持久盈利能力的真正商業化金融機構。眾多的國際戰略投資者與外資金融機構在更大程度上參與中國銀行市場,將為中國引進世界一流的銀行產品、技術與管理經驗。所以,銀行業的改革深化與銀行業的對外開放可以相輔相成,為中國打造一個世界一流的現代化銀行體系提供了最佳保障。
(本文原載於《經濟觀察報》,2006年12月9日)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全球主權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