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會電派萬福麟暫兼黑龍江省省長職務。2月9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萬為省府主席。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臧式毅接任東三省兵工廠督辦。至此,東北易幟告一段落。
另外,在1929年3月28日,日方決定將第3師團於5月20日全部撤離青島。因為:
濟南事件是投入兩個師團兵力歷時一年既困難又不愉快的事件。其結果激起中國的排日及排斥日貨運動,大大影響日本對華輸出,其後又發展到炸死張作霖事件,不僅與國民政府關係惡化,滿洲的局勢已日趨嚴重。
於是,日本為刺殺張作霖以奪取東三省,和為破壞南北議和而阻止東北易幟,以及謀取滿蒙新五路和土地商租權等的計劃,均告失敗。難怪日本作者在《評傳田中義一》中強調:
田中內閣強行阻止南北妥協亦告失敗,年末東北易幟,不僅對滿洲政策遭受挫折,甚至關稅交涉也完全陷於孤立。而且,不僅濟南事件,即較之英美處於有利地位的南京事件,也不能解決。
揮舞戰刀已喪失威力,日本的威信正在衰退。田中外交瀕臨末日。
在皇姑屯事件之後剛好一年的1929年6月3日,日本不得不宣佈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當年7月2日,田中內閣也被濱口雄幸內閣所替代。【黃: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對中國的又一次挑釁行為,它不僅充分地暴露了日本侵華野心的迫不及待,也使張學良徹底看清了日本人的不良居心和險惡用心,從而決心易幟,加快了中國的統一步伐。這也是張對中國歷史的一大貢獻。善搞陰謀鬼計的日本當局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第二章 “九一八”·安內攘外·偽“滿洲國”(1)
——日軍悍然入侵東三省並扶植傀儡政權
悍然入侵
——中原大戰·中東路事件·“剿共”·“九一八”
中原大戰·中東路事件
蔣校長此次(十七年七月)自平(北平)返京(南京)道上,曾在蚌埠稍事逗留,並召集駐津浦沿線的第一集團軍中黃埔軍校出身上尉以上軍官訓話。訓話時,發給每人一小方白紙,並詢問大家,北伐完成後,軍閥是否已經打倒?認為已經打倒的,在紙上寫“打倒了”三字,若認為尚未打倒,則寫“未打倒”三字。各軍官不知校長的用意,為仰承其意旨起見,概按照事實,作正面的答覆。蔣看後大不以為然,遂再度訓話說,你們認為軍閥已打倒了,其實不然。舊的軍閥固然是打倒了,但是新的軍閥卻又產生了。我們要完成國民革命,非將新軍閥一齊打倒不可。蔣氏最後更強調說,只有連新軍閥一齊打倒,你們才有出路,你們現在當連長的人,將來至少要當團長云云。
1928年7月底剛從北平返回南京的北伐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聽到前任黃埔軍校副校長李濟深講的這段故事吃了一驚:李和馮玉祥、閻錫山、白崇禧四位在北平小湯山座談會上談到,對蔣提出的《軍事整理案》不置可否的北伐軍第2至第5集團軍總司令和前敵總指揮等,竟然被第一集團軍總司令蔣介石說成是應被一齊打倒的新軍閥。
本來,在曠日持久的內戰結束之後進行大裁軍,化鐵為犁,符合歷朝歷代的慣例,何況在當時,以黃埔系軍官為骨幹的國民黨軍隊人數達到200萬,其中還不包括各地的“保安隊”,數量超過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也是堪稱當時世界各國之最。
但是,裁軍本身卻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需要平衡方方面面的利益關係,而當時對內還有與紅軍的戰事,對外更有長期盤踞東北和新近入侵山東的日軍,裁軍問題更復雜。但是,剛剛統率群雄完成北伐,並於7月6日剛剛在北平碧雲寺主持了向革命領袖孫中山宣告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祭靈典禮的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卻沒有了那麼多的耐心,迫不及待地要在8月8日召開的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上推出取消各地政治分會和軍隊編遣兩大舉措,來完成對馮、桂、閻等國民黨軍政實力派的“削藩”,實現蔣系勢力在南京政權中的獨裁地位。
取消政治分會的提案,被李濟深和馮玉祥以二屆四中全會決定保留到在第三次全國大會,以及各地分割槽還有“剿共”重任為由,進行了推延。
《軍事整理案》由於尚無實質內容,又得到兵權有限而在大會代表中的人頭比重很大、堅決反對“以軍制黨,以軍干政”的粵系的支援,獲得透過。
但會後,馮玉祥返回河南,在各地巡視軍隊時,及五原誓師兩週年紀念會上強調:“民眾之痛苦未除,軍閥之根株未絕,不平等條約之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