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的規矩都是上邊動動嘴,下邊跑斷腿。范雎一句話就說清楚瞭如何收賀儀的事,但庾賀卻有得忙了,當晚便帶著人打起了通宵,將各處田莊民戶情況重了一遍。
東武地處黃河邊上的中原腹地,水量充沛,土地肥沃,經過多年的開墾早已是人煙稠密的膏腴重鎮,單單屬於趙勝名下的封邑民眾便在八千戶,四萬人以上。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點人口當然不算什麼,但放在戰國時代這樣一個大國也不過五六百萬人口的時代,這八千多戶已經是一等一的大封邑了,幾乎佔了趙國百分之一的人口,甚至比當年被宋國滅亡的滕國以及此時還存在的鄒國全國的人口還多,如果不是有趙武靈王的“採食其半”在那裡壓著,完全可以算是一個已成規模的小諸侯國。
先秦時還沒有發明紙,各項文獻載體是竹簡和絲帛,絲帛屬於高檔的材料,平常的各項記錄自然不會去用,只能用穿成串的竹簡來寫,這樣一來大量的“看”便成了力氣活,等庾賀他們在天將亮時分好容易整理完了民戶資料,基本上也快累趴下了。
此次來東武最重要的自然是徵繳,租子是大頭,賀儀只能算添頭,接下來的幾天裡鄒同和范雎在各處田莊穿梭不停,好容易各方面的事都已經無恙無災地忙活完,庾賀這才放下心來去向同樣忙了個四腳朝天的鄒同和范雎匯總彙報。
彙報來彙報去也不過是那些枯燥的數字,鄒同發現范雎的心根本不在這上頭,等庾賀話已落下便謹慎的向范雎問道:
“張先生,庾管事說的這些應當沒什麼岔子了?”
范雎點點頭笑道:“沒什麼岔子了。呵呵,庾管事,你去準備準備,讓各田莊三老代公子和夫人宴請各莊民戶,一定要將每戶的家主都請到,另外各莊宴客的rì子一定要岔開,到時候在下和鄒大管事每處都要前往相謝。至於宴席麼也不用太過奢侈,只要殺些豕羊,備些酒,足夠款待大家一頓也就是了。”
“啊!張先生,您可要想清楚,這一頓弄下來怎麼也得十數萬錢,就算把所有賀儀都折騰進去也不夠一半啊!這,這難道也是夫人的吩咐?”
鄒同終於徹底坐不住陣了,再看見范雎沉著的點下了頭去,已然鬧不清楚邯鄲平原君府裡的那位新夫人到底要幹什麼了。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
………【第135章高調,陽謀】………
第一百三十五章高調,陽謀
去了東武的范雎怎麼想,要怎麼做,別說完全被矇在鼓裡的趙勝不知道,就連季瑤也無從知曉,一切都在臨機變動之中,即便范雎也未必能完全預料到自己這樣做最終的結果是什麼。他在做這一切時需要利用平原君府和東武縣衙的威名,卻又要時時處處的防備著他們窺破自己的想法從而掣肘。他有許多幫手在替他忙碌,但說回來這一次卻又是他一個人在奮戰,情形比在義渠時還要兇險萬分,至少……如履薄冰。
表面上來看,范雎是在慷趙勝之慨,雖然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要為主君買好,但至少買好本身並沒有錯,這本來就是趙勝交給他的任務,而且也沒說讓他具體怎麼辦,那麼鄒同他們就不會有什麼話說,即便有意見也只能回邯鄲之後再向趙勝打小報告,此時只能完全按范雎的安排去辦。
減一成租子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佃農們自然歡欣,那麼本來就該上繳的賀儀也就不再顯得那麼讓人肉疼了。然而誰也沒想到這樣的好處之後還有好處,賀儀被收上去以後居然還有謝宴,這可就把眾佃農高興壞了。
他們這些人固然大字不識一個的居多,但小賬還是會算的,破天荒的當了一次封君家主的“座上賓”,雖然僅僅是在大樹底下露天席地聚宴,但嘴角流著涎水,眼巴巴的望著面前一罈罈尚未開封的酒水以及鼎釜沸湯中上下翻滾的整豬整羊,在心算一下自己將要分到的酒食,任誰都已經發現自己交上去的賀儀不但全部返了回來,而且平原君府為了這頓謝宴至少又給每個人補償了七八枚錢,這哪是要賀儀,分明就是找個由頭請大家吃頓飯呀。
在數百人的期盼之中,范雎和無比肉疼的鄒同姍姍而來。鄒同是年年往東武跑的人,在佃農們眼裡又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自然沒有人不認識他,而范雎雖然只是頭一次來東武,但在場的這些佃農交租之時大多都見過他,自然也是認識的。不過今天終究是平原君府宴請佃農的第一場宴席,三老們為顯莊重,還是再次對這兩位貴人作了介紹,一番“公子倚重”、“cāo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