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於堂。周制限男女之歲定婚姻之時,親迎於戶。也就是說作為戰國公子爺的趙勝得親自帶著諾大的迎親隊伍一直迎到大梁魏王宮季瑤公主寢宮的內室裡去,而且還必須吉日吉時,錯了一點都不吉利。
從邯鄲出發定在了八月二十三,據占卜所定這又是個見龍在田、利於出行的好日子,早晨入辰時分,趙王何在全體朝臣的陪同之下親自將迎親隊伍送到了邯鄲城南五里以外,此處官道邊的五里亭早已張掛綵綢,賓儀忙碌,到了辰正時分呼啦啦的從城裡湧來了一大群車馬,立刻鼓笙齊奏,樂聲震天。
周制親迎,不論路程遠近新郎官之父都要賜酒餞行,向天地眾靈祈求一路平安。趙武靈王如今早就死的連骨頭都不剩了,那趙勝親迎季瑤公主之時就只能權變,由“父沒兄主”的趙王何來代替其責賜酒餞行。
五里亭內,鼓樂聲中,在滿朝公卿見證之下,精神飽滿的趙王何親自執壺倒酒,雙手執盞彎腰往旁邊讓了一步,這才向肅然跪在地趙勝遞了瓊漿,和顏悅色的笑道:“王弟此行一路保重,為兄盼候王弟歸趙佳期。”
“謝大王”
在先秦時代君王的權威並不像後世的皇帝們那樣大,就算是重大的禮儀活動,大臣們也沒有跪拜的禮節,最多就是鞠拜。但今天不同,趙王何代行的是父權,也就是代替趙武靈王為趙勝餞行,這屬於私禮,反倒要比拜君禮節要重,趙勝應當向“賜酒者”行叩拜之禮。不過趙王何終究不是趙武靈王,只是代行權力,所以並沒有資格接受趙勝叩拜,只能讓到一旁賜酒。
趙勝向著東北趙武靈王的陵寢方向莊重的叩下了頭去,這才直起身接過酒盞一飲而盡,然後起身向趙王何深深一個鞠拜,彎著腰長臂將空酒盞遞向了趙王何。
此時趙國眾臣和賓儀們讓開了東北方向,都在亭外注視著五里亭裡的趙王兄弟倆,趙王何向前邁了一步接過酒盞,藉著鼓樂聲趁趙勝直身的工夫靠近了悄悄說道:
“今天已經二十三了,到下月初六還有十四天。王弟還是要儘早趕些路程才行。”
“呃……”趙勝微微愣了愣道,“一天三十里,萬萬不能錯,不然魏王也得挑理兒。”
“寡人怕只怕魏王怪你故意躲他。”
“大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臣弟那天所說只是猜測,絕不敢對第三個人亂說的,不然形勢陡然一轉必然微妙,只會於我大趙不利。如今魏王必然一心推舉大趙做合縱長,臣弟實在無法與他接這個話茬呀。”
“這幫混蛋不知天高地厚,自以為如何如何,什麼時候將我們看在眼裡過,哼,倒是也沒什麼可惜的……唉,非他即我,王弟若是覺著這樣做有道理,那便這樣做好了。不過萬萬不要拂了魏王的顏面。”
“諾,臣弟記下了。”
……
趙勝和趙王何這番對話還真沒讓第三個人聽見,亭外的人們雖然親眼看見這弟兄倆在那裡磨磨唧唧的囉嗦,在鼓樂聲擾耳的情況下卻如何也聽不到他們說了什麼。
儀程繼續進行,當趙勝拜別趙王以及眾位公卿登車南去之後,遙遙望著遠去車隊的趙王突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彷彿憋在他心裡絕不敢對任何人說的那件事終於找到迎刃而解的辦法了。
…………………………………………………………………………………………………
禮儀的事就是這樣麻煩,趙國方面已經提前向魏王通報了趙勝的行程,那就得按規定的行程走路,每天三十里左右,在哪裡停宿什麼的都規定的死死的。八月二十八迎親隊伍從平陽郡正式跨過趙魏邊境,魏國雖然負有保護趙勝一行安全的責任,但作為女方又萬萬不能派人前去迎接,以免惹了天下人的笑話,說魏王嫁女心切。所以魏國守將晉鄙率著軍隊在邊境離著數百步的距離與趙勝以及護送趙勝到邊境的平陽郡郡守遙遙拜見後,兩邊也不搭話,魏**隊便與趙國車隊隔開了兩三里遠的距離,在左右後三個方向虛虛地護持著迎親隊伍向大梁趕去。
九月初六,迎親隊伍只行了半天路便在大梁城北十里外停了下來,暫時在魏國方面備下的帳篷中用餐休息,到了戌時正方才再次啟程直奔大梁城而去。
戌時正就是現在的晚八點,就算是夏至的時候天也已經黑了下來,更別說農曆的九月了。按規矩這個時候各城邑都已經閉門靜城,但今天情況特殊,大梁城西門雖然已經閉,但城樓下以及北門通向王宮的道路兩旁卻是燈火通明,到處都是嚴陣以待、鎧甲鮮豔的鐵甲軍士。
亥子交刻,趙國迎親隊伍準時繞行到大梁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