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是藉由情緒而入道的。
不可否認,信仰、皈依、虔誠、慈悲,愛,這些字眼,因為美好、感性而充滿了煽動性。
而且恰恰是最感性的人,最容易進入精神世界。
去年底在菩提迦耶,一位寧瑪的堪布在雪謙寺講授佛子行時說道:“你們來到這裡,都很想知道,怎麼才能擁有不帶執著的快樂;其實佛陀更加好奇,你們怎麼能夠擁有帶著執著的快樂?這是佛陀與我們最大的矛盾。”
因為在佛陀眼裡,只要還有執著,就沒有快樂而言。
看來,佛陀一點也不感性。
感性的情緒能夠讓我們入道,但只有理性的光芒可以照耀我們無盡的道路。
感性的力量能夠鼓舞我們前進,但是隻有理想的方向可以引導我們到達。
感性的“愛”如果不能變成理性的“覺”,我們就無法成就真正解脫,“愛”便只能是輪迴裡的安慰劑罷了。
放下卻不放棄,其實很難,我們從來不曾真正地放下,甚至也從來不曾真正的放棄。
就像無執而極樂的佛陀,其實超越了感性,也超越了理性。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如你有至寶,你將如何予我?
今日拜訪一位認識多年的堪布,偶遇一位師兄,交談之下得知師兄修佛的同時也習茶。師兄和多多聊起彼此都知道的一個茶傳承,師兄評論該傳承的茶道不是一般人能入得的,一來需要很有錢——從器皿用具到茶席佈置,追求的都是高檔名品;二來收徒的標準甚高——需要以茶為生命之全部,要能與茶出生入死的。師兄最後說了一句:這不適合我,我只是想好好喝杯茶。
對於茶道,多多知之甚少。只是此番交談,不禁令我想到了“信仰”的問題——對於你所信仰的“道”,是應該尊奉其為世上之至尊呢,還是普傳其為世間之至素?對於你所信仰的真理,是應該讓最少數的精英薪火相傳,維繫真理的精純呢?還是不妨方便機變,讓儘可能多的人哪怕只是更接近一點真理?究竟,是一人“得道”的作用更重大,還是眾人“聞道”的意義更深遠?
於茶道,我不關心,於佛道,我有點矛盾。
似乎,對於佛法,多多樂見其“普及化”,可對於“金剛乘密法”又覺得不能降低“准入門檻”。皈依三寶,多多覺得越早越好、進了門再說;皈依上師,則深信要觀察經年、謹慎至誠。關於因果善惡,多多覺得哪怕編成鄉間民謠,四處傳唱都很好;關於空性般若,則生怕有人張嘴就說,遊戲文字。對於他人,總是認為即便以尚未正確的發心,與佛法結個緣總還是好的;對於自己,卻時時監察,唯恐心魔作亂,把佛法當成了消遣或裝飾。如此看來,多多明顯是雙重標準的,簡直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了。
然而,真的需要唯一標準嗎?就算真理只有一個,傳播真理的方法,大概不應固執不變。
也許作為佛子,最終一定要學會一種高貴的謙卑——相信並珍視自己的道,護守家業,惜之若命;同時甘為他人之道路,殷勤接引,作橋作燈。
也許作為佛子,最終一定要學會一種謹慎的慷慨——用恰當的方法在恰當的時機,給予最適合的人最適合的法;如果需要迂迴,便給真理一個最恰當的包裝;如果需要漸進,就給最終全然的付出設一個適當的進度。
因為作為佛子,最終一定要學會的,是如佛一般地開導眾生,呵護眾生的,不是嗎?
txt小說上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