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多天的時間,以店為圓心,熟悉了方圓兩公里之內各大小區的房子、價格、戶型,還有公交線路。而且都是自己邊走邊拿著筆記本記錄一些資料,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初期掌握的資訊為李世海今後的業務洽談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剛開始跑業務,在海信的工作經歷和前期的準備工作確實給他的工作帶來了便利,但他也在時時刻刻摸索工作的方法。他並不盲目地跑,而是充分藉助網路來尋找客戶和房源,並注重推廣宣傳,他每到一個小區,就將自己的名片發放到報箱裡。李世海的第一筆生意是酒水山莊的一套房子,先後帶著客戶看了兩次,就敲定了。在別人看來,似乎他很幸運,他也是這麼笑著對我說的。但是同時他又強調是自己的親和力以及他所掌握的二手房市場資訊贏得了客戶的信賴。“我們賣的是服務,我會向客戶分析這套房子一、兩年內的升值潛力,讓客戶對你有足夠的信任。而有的業務員對貨款、房子價值、流程根本就不知道,拿什麼去說服客戶?”而要做到這些,就需要了解當前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這就需要經常關注新聞。“比如近期出臺的公積金買房政策,從原來最多可以貸15萬提升到了20萬。”而這條新聞的釋出剛好是在前一天。

業務知識的掌握固然很重要,但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適當地交交心也能促成簽單。李世海印象最深也是其跟單時間最長的一筆生意是金環大廈的一套房子,整整跟了一個月。那是一套136平米的房子,房東要價85萬,而客戶堅決只出83萬,雙方僵持不下。經過他的斡旋,房東將房價降到了83萬6千塊錢,客戶還是不讓步。這筆生意暫時擱淺,但李世海並沒有放棄。房東在附近有一家店面,他就時不時地去店裡和房東聊天,主動替房東打掃衛生。時間長了,大家就成了朋友,房東很欣賞他,就爽快地將房價降到了83萬。“其實這些人根本就不缺那些錢,只是為了賭一口氣,和他交交心,很多事情還是有挽回的餘地。”

另外,熟悉客戶買房的心理,分清買房的淡季、旺季能避免做很多無用功。比如7、8月份,天氣燥熱,很少有人願意頂著大太陽出來看房子。而4、5、10月份就是旺季,出去跑業務大多情況下會有收穫。

我和李世海約定的採訪時間是下午3點之前,3點之後,他就又要去和客戶談生意了。如今的他雖然升為業務經理,只要給新員工做一些培訓,輕輕鬆鬆在店裡待著,每月就能拿到兩千塊錢,年底公司分紅,又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可他天生就不是安於現狀的人,李世海的志向也絕不僅僅是做一個業務經理,他要向高層管理人員發展。

李世海跑業務的時候,平均每個月能籤5、6筆單子,每個月會有5000元的進帳。現在他升為業務經理,月薪是2000元,雖然年底會有分紅,但常人看來工資還是少了。但他卻不以為然,“這會鍛鍊我的管理能力,而我也致力於向高層管理人員發展。人不能只看眼前,要往長遠看。”李世海很篤定地說。

“沒想過跳槽嗎?”

“我乾的很好,而且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再幹一、兩年吧,或許將來我會自己幹。但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我還需要結交行業中的精英人士,鍛鍊自己的管理能力,還有資金問題。”

不知不覺,時間已接近3點,李世海也要去洽談業務了。筆挺的白襯衣上打著領帶,提著黑色的公文包,走起路來透著股自信瀟灑,相信他依然載績而歸。

txt小說上傳分享

“青島大包”是怎樣長大的?

說起“青島大包”,青島人老少皆聞,94、95年是其鼎盛時代,那個時候買包子的隊伍“首尾不相望”。它曾連續10年被列入青島10大名小吃的名單,作為一個響噹噹的招牌,在誘惑廣大消費者的胃口時,眾多加盟者也蠢蠢欲動,想要分得一杯羹。陳妹,就是青島大包眾多加盟者中的一員,2002年,還是某貨貸公司一名普通的白領,聽朋友的建議,投入5萬加盟費,和總店簽定5年的合同,2003年6月23日在位於南京路251號的路段開張了。開張的第一天,門庭若市,當天的營業額就達到了四千多。建店伊始,“青島大包”這塊金字招牌為陳妹的店帶了來滾滾財源。不僅是陳妹這一家店,當時掛著“青島大包”這塊招牌的加盟店可謂是遍地開花,有三四十家之多。

所靠大樹繁榮不再

2003年年底,當地報紙發起了一項評比島城10大名小吃的活動,“青島大包”首次跌出了前10名。第二天陳妹的店營業額直線下降,還不足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