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三鹿集團被確認在奶粉中新增三聚氰胺,隨即,伊利、蒙牛、光明等22家著名奶製品公司,也被曝出產品中新增了三聚氰胺。。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章三、底線型別(16)
由此,中國乳製品行業中的潛規則浮出水面。
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學物質,正常情況下怎麼也和乳製品掛不上鉤。因此在人們通常的底線中,乳製品當然不應該含有三聚氰胺,因此也從未將此專案,作為必需的檢測內容。
但中國的這些無良乳製品生產商,為了降低成本,大量往鮮奶中摻水,為了掩飾稀釋後的鮮奶蛋白質含量太低的事實,他們就新增三聚氰胺,以便矇混過關。當然,在新增三聚氰胺時,這些無良廠家也有自己的底線——他們在供應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出口的乳製品中,都沒有新增,而且,他們“很智慧”地覺得:新增少一點應該不會出事。因此在每公斤奶粉中,蒙牛新增了毫克,伊利新增了12毫克,光明新增了毫克……大都沒有超過100毫克。
果然,喝了這些公司的嬰幼兒奶粉的嬰兒,基本沒有表現出腎結石問題。這些無良廠家可能都心存僥倖地覺得,如果自己控制在這個新增量的底線內,競底遊戲可以一直玩下去。
但三鹿集團率先打破了這條“內部底線”,它在每公斤奶粉中新增了2563毫克三聚氰胺,導致眾多嬰兒死亡,從而引爆毒奶粉事件。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無良廠家和公眾社會在三聚氰胺問題上存在兩種底線,他們大致覺得,只要新增的三聚氰胺不超過100毫克就可以相安無事;而公眾社會正常的底線應該是0毫克。
有時,一件事物並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如法官在判定夫妻是否感情破裂時,往往只能根據一些常識和相對模糊的主觀感覺,而不會參照“一週不講三句話;一季性生活不足一次,即為感情破裂”之類的硬性標準。
但官僚機構為了辦事方便,通常敷衍塞責,往往會對一些難以明確量化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