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破開平壤,高句麗俯首,全賴諸位愛卿鼎力相助,全軍將士英勇廝殺,這才有我大隋之勝。待朕班師回朝後,定論功行賞一應有功之臣。”
“陛下聖明!”
……
平壤城破了,這不代表高句麗之戰就徹底結束,平壤城雖是高句麗都城,但在它之後,高句麗依然還有大片廣袤的國土。
只不過,高句麗真正的精銳都是集中在平壤城那裡,最後被隋軍一股腦端了。
他們剩下的國土雖然不小,但也沒有然後有為之士了,盡是一些散兵遊勇,在隋軍兵鋒之下根本不堪一擊。
在楊廣攻克平壤城不到一個月,隋軍基本上就已經蕩平了高句麗大部分地區,對高句麗之戰基本上結束。
楊廣將大軍分散在高句麗各處平定著最後的亂軍,他自己卻率著三十萬禁軍留在平壤,與一干文臣武將商量著如何治理高句麗。
高句麗被其攻下來也不是當擺設的,必然要把之“郡縣之”。為此他下令調集百萬貧苦的中原漢民,把之遷移過來,欲讓中原百姓在這裡與高句麗之人交流融合,把之“漢化”。
同時,這也是他削弱士族影響力的一個辦法。
在中原之地,士族紮根已久,影響力太過巨大,他想要提高普通百姓的地位,以此削弱士族的影響力受到的阻礙太大太大。
而高句麗之地則不同,此地屬於士族沒有插手過的地方,楊廣調集了百萬貧苦漢民來此,不光讓他們在這裡耕種,得以解決溫飽,調和民生,緩解國內矛盾,同時“漢化”胡民。
更是在給予普通寒門百姓一個機會,遠離士族欺壓,得以公平競爭的機會。
同時他還下令自高句麗遷移百萬曾經反抗大隋的“賤民”迴歸中原,這是他給自己準備的奴隸。這些年他大興土木,國內民不聊生,起義軍蠢蠢欲動的事情他多多少少也有些清楚,但他也不準備放棄他那“偉大”理想。
故而他還是需要大量民工,這要是徵發中原之民,恐怕會弄得天下皆反。但現在不同,高句麗戰敗之國,他們的逆民,這些都是與隋軍有過血腥交戰的,用他們做奴隸,反對的聲音就很好了。
不要高估百姓的同情心,尤其是外族之人,對於這些曾經與漢人交戰多次胡人之民,即使某些自詡仁義的酸儒也不會同情的。
用他們作為奴隸,不光削弱了高句麗最後的元氣,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而且也大大緩解了國內民生,同時不影響自己的“大計”。
楊廣此舉稱得上一石三鳥,或許這也是他開戰高句麗的重要原因,中原之民他不敢太過剝削,但高句麗的蠻夷卻是可用,死了也就死了。
就這樣,在高句麗哀嚎遍野的聲音下,楊廣下令,把一批批“逆民”遣送回國,貶為奴隸,繼續楊廣的各種土木工程。
而被送來的漢民也被楊廣令人安置,自國內派來一個個官員,帶著這些漢民開始對高句麗的治理、教化。
楊廣把高句麗改為遼東六郡,設六大郡守,留二十萬大軍作為鎮壓,自己帶兵回國。
在何恆“觀天之道”下,他發現,原本因為楊廣各種“敗家子”行為,有些不穩的大隋氣運,現在已經逐步開始穩固了,這也標誌著楊廣已經開始擺脫他的宿命了。
“事有可為呀!”何恆暗忖道,他發現,伴隨著楊廣氣運的迴轉,他這個其親自任命的大隋國師的氣運也在增長著,已經隱隱有著些許橙色了。
……
大業八年秋,隋世祖楊廣率軍平定高句麗,完成千古未有的開疆拓土之事,班師回朝,舉國歡慶。
楊廣回國之後,開始了論功行賞,對一干隨軍出征的大小官員進行各種封賞,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何恆。
他被楊廣賜予黃金萬兩,加封“通真應道玄妙真人”的賜號,楊廣並在洛陽城外修建了一個御建通真應道觀,任何恆為觀主,開始修訂道藏。
何恆作為大隋國師,自然有號令天下道人之權。
在茅山、天師、樓觀三大道門領袖的配合下,他成功收颳了天下各大道派的典籍,當然,這是不包括最核心的部分。
然後他再請了天下最傑出的幾十位道學大家前來,一同修訂道藏。
這些人都是天下道門真正的精銳之人,廣博多學,精通天下道經。論武功他們比不上寧道奇,但是要是論起在道學的研究上,這些人任何一個都能懟死寧道奇。
這次也就是修訂道藏這等關係道門傳承的千古大事,否則就算是王知遠,以他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