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他們是——津野、吉良、本山、安藝、大平、香宗我部和長宗我部。土佐多山而貧瘠,區區一國之中的所謂“雄長”,也不過是些擁有一郡或數鄉領地,三五個砦子,不到一千人馬的小勢力而已。
土佐七雄之中,勢力最大的要算土佐郡的本山氏、安藝郡的安藝氏,還有兩個宗我部氏。在古代日本,有一個姓“秦”的家族非常煊赫,枝繁葉茂,繁衍了分家無數,他們自稱是中國秦始皇的後裔,始皇的子孫弓月君東渡到日本,在與邁向統一日本程序的大和王國戰鬥失敗以後,即被吞併和同化。據說,秦家有一位著名人士叫作秦河勝,他的子孫曾經移居信濃國,成為關東許多秦姓豪門的始祖。到秦河勝第二十六世孫秦能駿的時候,西遷入土佐國長岡郡宗我部鄉,於是定苗字為“宗我部”。
源平爭戰的時候,宗我部氏跟隨土佐香美郡的豪族夜須行宗為源賴朝作戰。鎌倉幕府開設以後,行宗得到了長岡和香美兩郡的土地作為獎賞,跟隨行宗的宗我部氏也因此分在兩郡,演變成了長宗我部(在長岡)和香宗我部(在香美)兩支。宗我部也稱曾我部,因此長宗我部和香宗我部也經常會被寫成長曾我部和香曾我部——日本人使用漢字,並不如我們的祖先那樣嚴謹。
戰國初期,長岡郡宗我部氏的當主是長宗我部兼序,主城在岡豐。土佐國內的幾大豪族——本山、山田、吉良、大平——聯軍進攻,打破岡豐城,殺死兼序。兼序的兒子國親當時年僅六歲,傳說被家臣藏在箱馱中逃出城去,往依中村的一條房家。
土佐一條氏和飛驒姊小路氏、伊勢北畠氏,並稱“三國司”,是很少的從朝廷公卿轉化為戰國大名的勢力,當主一條房家的祖父一條兼良還曾經就任過關白。傳說,房家曾經和長宗我部國親開玩笑說:“你能有膽從高樓上跳下來,我就幫助你復興長宗我部家族。”沒想到國親真的去跳樓了。房家驚歎之下,對他喜愛非常,果然在永正十五年(1518年),透過協商將岡豐城要回,還給了國親。
從此,長宗我部國親就開始了艱難卓絕的重新創業的歷程。一直到天文十六年(1547年),他才終於積聚力量,向南攻滅大津城的天竺氏,向東攻滅山田氏,擴大了領土。接著,他讓次子親泰繼承同源的香宗我部家,基本控制了香美全郡。
但是長宗我部國親非常頭疼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嫡長子長宗我部元親,這孩子從小身體就不好,面色蒼白,沉默寡言,被家臣暗地裡稱為“姬若子”,意思是:象女人一樣的男孩子。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呢?國親對此一直猶豫不決,直到元親的初陣——
和其他戰國武將相比,長宗我部元親實在是晚熟,他直到二十二歲才始初陣,並且已經這麼大了,連怎樣使用長槍還不會。他偷偷跑去請教某位武士,對方告訴他:“很簡單啊,只要把目光和槍尖連成一條直線,然後不怕死地往前衝就可以了。”元親牢牢記住,於是依法統率五十騎衝鋒陷陣,一下子改變了大家對他的看法。從此以後,他的外號也從“姬若子”,變成了“鬼若子”。
長宗我部國親一直切齒痛恨著土佐郡的本山氏,因為那是當初攻破岡豐城,殺死他父親的主謀者。一條房家為了消弭這段仇恨,使兩家和睦,要求國親把女兒嫁給本山氏當主清茂的兒子茂辰。國親答應了,但這並不說明仇恨已經化解,而僅僅因為他估計自己的力量,暫時還不是本山氏的對手。
弘治元年(1555年),本山清茂去世,茂辰繼位。第二年(1556年),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的長宗我部國親悍然發兵攻打本山氏麾下的秦泉寺掃部,掃部敗死。永祿三年(1560年),他更攻下本山氏的兩座重要支城——長濱和浦戶,並於六月十五日驅全族之力,指向本山城。但就在進軍途中,國親突患急病去世,享年五十七歲(一說五十九歲)。
在此之前,長宗我部國親其實已經將一門總領之位傳給兒子元親了,他自己剃髮出家,法號瑞應覺世——四國的豪雄長宗我部元親就此登上歷史舞臺。
●長宗我部氏的崛起
永祿五年(1562年),那時候織田信長才剛打完桶狹間合戰不久,長宗我部元親再度征討本山氏,發兵三千餘,攻擊敵人的重要城堡朝倉。本山茂辰揮軍來救,九月十六日,雙方在朝倉城下展開大戰。長宗我部軍先鋒乃是元親之弟香宗我部親泰,以及久武肥後守親源、中島大和守親吉。戰鬥從辰時(上午八時左右)開始,打了整整一天都沒能分出結果。第二天一早,雙方再度進入戰鬥狀態,本山茂辰的嫡子親茂當先衝陣,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