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元元年〔1336年〕五月二十七日,新田義貞在五千殘兵的保護下,帶著戰敗的訊息返回京都。後醍醐天皇此時再慨嘆楠木正成的策略有多正確,後悔自己不用其人之計,也已經來不及了,只好攜帶著三種神器,率領皇族、公卿、武士數萬人撤離京都,重上叡山——給尊氏下過院宣的光嚴院在途中假稱患病,轉身折回京都。
足利尊氏於五月二十九日殺進京城,六月五日,他派足利直義率大軍對叡山發動攻擊,建武功臣千種忠顯奮戰而死。二十日,一隊從宇治方向出現的官軍突然襲擊駐在東寺的足利尊氏本陣,正在圍攻叡山的部隊頓時陷入恐慌,在當日的大戰中被全面擊潰,狼狽退回京都。
三十日,各方向彙集來的官軍在新田義貞的統領下,對京都展開反攻,尊氏軍收縮防線,採取守勢,形勢再次倒向後醍醐天皇一邊。然而,官軍終究人數較少,在發動過幾輪攻擊後,由於因後援枯竭而被迫後退。撤退過程中,新田義貞主力遭到細川定禪的追擊,大將名和長年戰死。
八月二十八日,新田義貞調動全部兵力組織了最後一次京都攻擊戰,又被高師直擊退。為了瓦解敵人,足利尊氏進呈了一份奏摺,宣稱這次戰爭完全是針對新田義貞的,只要後醍醐天皇下山並交出三種神器,幕府可以既往不咎,依然奉他為天皇。此時叡山上糧草將盡,士兵疲憊無助,後醍醐天皇萬般無奈之下,只得答應了尊氏的要求。
然而他才一下山,就被足利直義率領重兵以“護送”為名,押解到京都的花山院軟禁起來。跟隨出行的公卿大臣全部被捕,只有新田義貞等武士保護著東宮恆良親王與尊良親王渡過琵琶湖,逃往越前敦賀。
經過反覆協商,足利尊氏擁立光嚴上皇的弟弟豐仁親王號令天下,就是光明天皇。後醍醐天皇答應退位,並將三種神器授予光明天皇,唯一的條件是,讓自己的兒子成良親王入主東宮。
當年十一月,足利尊氏開設幕府,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他編成新的武家法典《建武式目》,減輕“建武新政”以來壓在農民身上的沉重負擔,獎賞有功武士,懲治貪官汙吏,打擊貴族、寺院勢力,禁止他們參與國政。在這一法典的約束下,政治開始走向清明,各地武士之心也逐漸安定下來。
可惜亂局並沒有就此平定,在進入花山院隱居兩個月後,不甘失敗的後醍醐上皇再次施展出看家本領,化裝成女人逃了出去。他跑到大和吉野地方,修建臨時宮殿,再次即位,自稱為“南朝”,而稱京都政權為必須討伐的“偽朝”。相應的,京都方面則自稱“京方”,也罵後醍醐天皇的吉野政權為“偽朝”——“一天兩帝南北京”,日本從此進入了長達五十餘年的南北朝時代。
南北朝直到明德三年〔1392年〕十月,才在足利尊氏的孫子義滿的努力下,和平歸於一統。此後的日本天皇,都是光嚴、光明天皇的子孫,自然堅持自己的正統地位,不過民間也有很多反對者——因為後醍醐天皇當初交給光明天皇的三種神器竟然都是贗品,神器始終儲存在南朝天皇手裡,直到南北朝結束才交給北朝天皇,那些反對者們堅持認為,神器在誰手裡,誰才算是正統。
數百年間的官方論調,北朝是正統,南朝是偽朝,既然如此,那麼楠木正成、新田義貞等人也都是侍奉偽朝的“朝敵”了。然而到了十六世紀,德川光國編纂《大日本史》,為了宣揚楠木正成的所謂忠義精神,公然和官方大唱反調。德川光國是江戶幕府德川氏將軍的同門,是當時聲名卓著的“賢侯”,他的論調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因為民間百姓對楠木正成這一歷史形象的喜愛,更因為日本官方大力宣揚武士道精神,宣揚以忠為主體的日式儒家思想,所以南北朝孰為正統的爭論一直延續到近代,在軍國主義抬頭的明治天皇在位期間竟然引發了全社會的大爭論和大動盪。最後明治天皇乾脆連祖宗都不要了,正式宣告南朝為正統,他本人的祖先們都是叛逆,北朝天皇不再列入天皇系譜——這真是世界各國都從來沒有過的大笑話。
●顯家奮迅
保護著東宮北上敦賀的新田義貞,此時手下只有土居、得能等人所率三百伊予兵,被迫翻越崇山峻嶺而行,路逢大雪,不斷有士卒因為凍餓而倒下,真是極度的艱苦。好不容易到達敦賀,受到了金崎大宮司氣比氏治的熱情迎接,義貞等人總算是有了一個落腳的地方。
以金崎城為基地,義貞憑藉東宮之名徵集部隊,並派其弟脅屋義助前往要隘杣山城,兒子義顯遠赴越後進行聯絡工作。義助剛離開金崎城,杣山城城主瓜生保、義鑑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