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入海,不但找回了遺失的釣鉤,還娶得了龍女“乙姬”為妻。
山幸彥帶著釣鉤和龍女贈他的潮盈、潮幹兩顆寶珠回到岸上,他把釣鉤還給海幸彥,但同時暗暗詛咒說:“這是麻煩之鉤,是貧窮之鉤。”果然,得回釣鉤的海幸彥越來越貧窮,於是想要搶奪兄弟的財產。山幸彥取出潮盈珠,立刻潮水滾滾而來,瞬間把海幸彥淹沒了,海幸彥告饒求救,山幸彥又取出潮幹珠,潮水於是消失無蹤。從此以後,海幸彥就宣誓臣服於山幸彥,做他的家臣,為他警護家門——據說海幸彥就是隼人族的始祖,而山幸彥,《古事記》裡說他本名火遠理命,是神武天皇的祖父。
總之,奈良朝廷在不斷地學習和征服中逐漸強大起來,元明女帝之後是元正女帝,這位女帝共有兩個年號:靈龜和養老。養老二年〔718年〕,藤原不比等奉命修訂《大寶律令》,完成了最為完善的《養老律令》,兩年後,太安萬侶完成《日本書紀》。
元正女帝以後是聖武天皇,聖武天皇有三個年號:神龜、天平和天平感寶。繼白鳳文化後再度輝煌一時的“天平文化”,就是以他的年號來命名的。天平文化的中心仍是佛教和儒學,向中國派遣的遣唐使次數和數量都空前龐大,將大量佛經和儒典傳入日本。奈良朝廷也開始設立大學和國學,以此教育和選拔貴族子弟或地方上國司的子弟們為官。狹義的天平文化是指聖武天皇天平年間的文化,而廣義是指整個奈良時代的文化,著名的鑑真和尚也是在此期間渡海前往日本傳教的。
奈良時代是徹底仿唐的時代,然而就連唐朝也無法長久維持均田制,在社會經濟結構相對落後的日本,當然班田收授法也不可能萬世不易。奈良時代是班田制逐漸崩潰,莊園制逐漸抬頭的時代。
一方面,為了鼓勵向新徵服地區移民,奈良朝廷允許公民私有新開發地,使封建土地國有化逐漸向封建土地私有化轉變。另方面,由於班田不均,賦稅過重,使得很多百姓被迫依附於貴族和寺社,這樣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莊園。莊園制的出現使得國家實際權力從土地國有時的天皇手中,逐漸轉移到土地私有時的莊園貴族手中,藤原家族就首先冒出頭來,攫取政權,開創了攝關統治的先河。
●藤原廣嗣之亂
奈良時代以後是平安時代,那是一個外表光鮮,內中糜爛,驕奢腐朽的時代,而平安時代的實際統治者藤原家族,作為公卿政治的代表,也總給後人留下優雅柔弱的聯想。然而事實上,藤原氏也是經過了慘烈的政治鬥爭,用屍體和鮮血鋪成道路,才最終得以掌握權柄的。
中臣鐮足和藤原不比等兩代的風光不用再冗述了。藤原不比等死於養老四年〔720年〕九月,他有四個兒子,分別為藤原武智麻呂、藤原房前、藤原宇合和藤原麻呂,分別稱南家、北家、式家和京家。不比等終位於右大臣,當時實際執掌太政官權力的還是皇族,煊赫者包括舍人親王、鈴鹿王、長屋王等等。其中長屋王是高市皇子之子,先任大納言,721年升右大臣,聖武天皇繼位後任其為左大臣,實際掌控朝政。
聖武天皇的母親本是藤原不比等的女兒宮子,而其本人也娶了不比等的另外一個女兒〔論輩分是他姨媽〕光明子。聖武天皇一繼位就想為其母加尊號為“大夫人”〔夫人為非皇族血統的天皇妻妾的最高稱號〕,遭到長屋王派系群臣的反對,被迫收回敕令,從此藤原家族和長屋王就開始了長時期的明爭暗鬥。
神龜四年〔727〕閏九月,藤原光明子為聖武天皇生下了一位皇子,兩個月後,這個還在襁褓中的嬰兒就被立為東宮。眼看作為外戚的藤原氏將更為煊赫,群臣紛紛前往藤原氏宅邸表示祝禱,偏偏長屋王不肯露面。藤原武智麻呂藉著這股東風,提出立光明子為皇后,對此,長屋王再度表示強烈的反對,因為按照慣例,皇后必須由皇族女子擔當。兩派的鬥爭因此事件而變得激烈化並且表面化,最終以東宮不滿歲就因病夭亡,暫時宣告了長屋王的勝利。當然藤原氏並不肯就此善罷甘休,他們先調開了長屋王的羽翼大伴旅人,又由藤原房前出任中衛府大將,控制禁衛軍,隨時準備發起反撲。
到了神龜六年〔729年,當年八月改元天平〕二月,藤原氏開始了總攻。二月十日,他們挑動兩名小官僚向聖武天皇告密,說長屋王“私學左道,欲傾國家”,在取得了天皇的信任後,藤原宇合等人立刻率禁軍包圍了長屋王的官邸,舍人親王親自入內問罪。長屋王百口莫辯,被迫於兩日後自殺——雖說是自殺,但其正妻與幾個兒子全都隨同自盡,事情多少有點蹊蹺。
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