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帝劉欣是懷著重振朝綱的中興之志登上帝座的,然而,他空有武宣之志,卻苦無武宣之才。在他執政的六年之中,政令無常,舉措乖張。前三年就接連更換了四個大司馬、四個丞相,後來又以不學無術的弄臣董賢為大司馬,搞得朝野上下人心離亂,怨聲載道。

在這亂象紛呈的局面中,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無不深深地懷念當年那個高風亮節主動辭官的大司馬王莽。

遠離廟堂的王莽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然而他卻不動聲色。下野的這幾年裡,他深居簡出,謙恭下士,矢志不渝地堅守著他的道德節操、保持著他的光輝形象。

他很清楚,自己雖然淡出了權力中心,可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還牽動著人們的目光和心絃。所以,當次子王獲有一次殺了一個奴隸之後,王莽竟然大義滅親,逼令兒子自殺。此舉更為有力地博得了人們的崇仰。

只是兒子王獲恐怕到死也不明白,何以自己的這條命居然跟奴隸一樣不值錢呢!?

可在王莽看來,兒子毋寧說死得其所、死得重如泰山。

因為,在締造王氏宗廟的宏圖大業中,他不愧為一件最有價值的神聖祭品。

朝野上下都殷切期盼著王莽的復出,紛紛上書為他鳴冤叫屈。最後,哀帝劉欣不得不在輿論和民心的壓力下復徵王莽還朝。

王莽還朝的第二年,壯志未酬的年輕皇帝劉欣就死了。中興之業功敗垂成,還扔下一個百廢待興的爛攤子等著王莽來收拾。

當王莽重新站在漢室宗廟的門前時,他一定感到非常驚喜。在這短短的幾年之中,傅太后死了,丁太后死了,趙太后也死了,只有最年長的太皇太后依然健在;而傅喜、丁明這些有實力的外戚也早已紛紛落馬,朝堂上只剩下一個年僅23歲不值一哂的佞臣董賢。

因此王莽有理由認為,自己不但是人心所向,而且是天命所歸。

劉欣死去的當天,在後宮中隱忍數年的王老太后就迫不及待地登場了。她親自駕臨未央宮,收取了天子璽綬,隨即召見大司馬董賢。

“皇帝的喪事籌備得如何?”老太后銳利的目光直逼董賢。

皇帝一死,董賢就知道自己完蛋了。他擔憂自己的身家性命還來不及,哪有心思去想什麼喪事啊!?他支支吾吾,忽然瞥見老太后刀子一樣的目光,嚇得摘下頭上的官帽,伏地謝罪。老太后不屑地看著他,冷冷地說:“新都侯王莽,以前的大司馬,曾經主辦過先帝的喪事,很懂得規矩,我讓他來幫幫你,你看怎麼樣?”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 用野心和夢想書寫歷史(3)

“那太好了,太好了。” 董賢伏在地上,磕頭如搗蒜。

是日,太皇太后召王莽入宮,命他總攬朝政。第二天,一紙免職詔書便遞到了董賢跟前。董賢知道,自己逃不過這一劫了,與其遭人屠戮,還不如自我了斷,於是和妻子雙雙自殺。當天夜裡,下人們便將屍體埋葬。王莽懷疑其為詐死,讓人掘開墳墓,把棺材送到監獄中去開棺驗屍。後來雖然驗明瞭正身,可沒人去理會了,只把屍體草草掩埋在監獄之中。

曾經威風八面的董賢,沒想到自己最終竟然死無葬身之地。

有一個小官吏朱翊曾受過董賢厚待,於心不忍,便偷偷買了棺材壽衣去給董賢收屍。王莽得知,隨意捏造了一個罪名將其誅殺。

中樞空虛,大司馬的位置當然非王莽莫屬。可老太后還想走走形式,就裝模作樣地讓公卿們推舉。文武百官異口同聲地推薦王莽。只有前將軍何武與左將軍公孫祿兩人不識時務。他們認為大臣應該制衡外戚,不能讓外戚獨霸朝政,於是兩人相互推舉。

可他們忘了,這所謂的選舉純粹是走走過場,亦非無記名投票。他們這麼做等於是往王莽的刀口上撞。沒過幾天,他們就被罷免,遣返原籍了。

元壽二年(前1)六月二十八日,王莽再度出任大司馬。

與哀帝劉欣駕崩,僅僅時隔兩天。

哀帝駕崩後的這年秋天,京城的百姓們看見朝堂上的那些老臣像落葉一樣紛紛飄零。許多公卿大夫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一個老百姓。

功名富貴恍如昨夢,偌大的京城再也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

長安城外的官道上,他們落荒而去的背影倉惶而淒涼。

與此同時,一批新貴騎著高頭大馬從帝國的四面八方呼嘯而來,迅速佔據了舊臣們那一張張餘溫尚在的官座。

在同一條官道上,新貴與舊臣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