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縮水得也太厲害了!
皇帝劉彧惶惶不安。蔡興宗卻說:“現在普天同叛,人有異志。宜以鎮靜處事,以誠信待人。叛者親戚遍佈京師朝廷,若繩之以法,人心必定崩潰。而今之計,應該申明罪不株連之大義,則人心穩定。我軍將士驍勇、裝備精良,而叛軍是缺乏訓練的烏合之眾,形勢對我們非常有利,願陛下勿憂!”
皇帝聽完才稍稍安心。
除了旗幟鮮明的兩大陣營外,還有一些地方保持沉默,不依附任何一方,儼然成了獨立王國。兗州便是這樣的角色。
如果這樣的中立方再倒向劉子勳,那劉彧的滅亡就指日可待了。
兗州刺史殷孝祖的外甥葛僧韶是朝中的司徒參軍,皇帝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派遣他去爭取殷孝祖。
葛僧韶到達兗州後,對殷孝祖說:“劉子業兇狂殘暴,開國以來所未曾有。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性命朝夕難保,多虧了皇上剷除兇暴,天地才得以再造!而今國亂朝危,應該擁立年長的君主,而天下群迷卻相互煽動,無端生出是非,競相利用年幼無知的劉子勳以達成他們的非分之想!假設天道助逆,群凶事成,到時候君主幼弱,時局艱危,必然導致權柄不一,兵變再起,屆時人人皆無容身之地!舅舅年少即有立功之志,若能率領義勇歸奉朝廷,不僅有匡扶君主、平定叛亂之功,更可以名垂青史!”
五 劉彧殺侄子就像是在割韭菜(2)
一番慷慨陳詞說得殷孝祖心動不已。殷孝祖略微詢問了一下朝廷的情況,當即安頓了家人,率文武官員兩千多人隨葛僧韶回到建康。
與此同時,又有許多縣脫離了建康,可憐的劉彧朝廷只剩下丹楊一郡。正當朝中人心惶惶,準備各自逃命之際,殷孝祖率領中原兵丁進入建康,總算給這個風雨飄搖的小朝廷打了一針強心劑。
皇帝劉彧立刻任命殷孝祖為撫軍將軍,秉持符節,都督前線各軍事,同時給予了豐厚的賞賜。
隨後的一個多月裡,雙方進行了一系列小規模的交戰,互有勝負。
泰始二年(466)二月底,鄧琬派遣孫衝之等人率一萬兵馬為前鋒,佔據了赭圻(今安徽繁昌縣西)。數日後,又命陶亮率兩萬人馬順江而下,駐兵鵲洲(今安徽繁昌縣長江中島嶼),與孫衝之互為掎角,遙相呼應。
殷孝祖自命為朝廷棟樑,對手下將領頤指氣使。軍隊中若有父子兄弟在對方陣營中的,一律治罪,結果人心離散。而其時被皇帝任命為寧朔將軍的沈攸之則善於籠絡軍心,頗得眾將士擁戴。
殷孝祖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每次出戰都要乘坐華蓋車。將士們說:“殷統領真是不怕死的將軍,與敵交戰還用儀仗來標示自己,只要十個射手一起射他,不死才怪!”
泰始二年(466)三月初三,殷孝祖命令軍隊水陸並進,向駐守赭圻的孫衝之發動進攻。鵲洲的陶亮立刻發兵馳援孫衝之。
就在雙方軍隊打得昏天暗地的時候,前線忽然出現了一輛鮮豔奪目的華蓋車。
朝廷棟樑殷孝祖風度翩翩地坐在上面。
對方的一個神射手瞅準機會,一箭射穿了他的胸膛。
總指揮一死,部將範潛立即帶著手下的五百名士兵向陶亮投降。
一時間軍心大亂,部隊不得不撤回營地,眾將士一致認為應該由寧朔將軍沈攸之繼任前線總指揮。
當時屯兵虎檻(今安徽蕪湖西南)的建安王劉休仁聞訊,當即派遣寧朔將軍江方興、龍驤將軍劉靈遺各率三千兵馬馳援沈攸之。
沈攸之一看建安王派來了兩個軍階跟他一樣高的將軍,不禁大為頭疼:殷孝祖一死,陶亮必定乘機大舉進犯,明日必有一場惡戰。而江方興與他同為寧朔將軍,一定不願屈居在自己下面,如果大家號令不一、各行其是,明日必敗!
思前想後,他決定以大局為重,便率領各軍將領前去拜會江方興,說:“今四方反叛,國家所保不過百里之地。殷孝祖為朝廷所倚重,然而一戰即亡,令文武喪氣、朝野灰心。大局能否挽回,全看明日一戰,如果不勝,全盤皆輸。明日戰事,眾將本來認為應由我指揮,但我能力微薄,才略更不如您,所以共同推舉您為總指揮,我等自當全力以赴!”
江方興一聽,大喜過望,欣然應允。
離開軍帳後,眾將都埋怨他。沈攸之笑著說:“我是為著拯救家國,怎會計較名位高低?況且,我願意在他之下,而他必定不願在我之下!為了共濟危難,豈能各打各的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