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問道:“那你怎麼跟艾瑞佛先生解釋?”
李女士聞言猶豫了一下,看起來還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趙東現在需要人,非常的需要人……事實上今天的主要日程就是去招人。這個時代既沒有網路,也沒有人才市場,洋行招工主要靠人脈,靠關係。像他這樣既沒有人脈、也沒有關係的,就靠一張嘴和兩條腿了。他原本計劃去報社登廣告來招人,但是按照這個時代資訊流通速度,天知道何時人能上門?
“這樣吧,李女士,”既然送上門,他也沒理由放過,“安德森洋行確實需要人,假如有意的話,請回去考慮好,下午三點去我辦公室面談。”
說完對李女士笑笑,他的笑容可是在後世職場中刻苦磨練過的,雖然不是很帥,但是看起來很有親和力。幾口把早餐吃完,對李女士點點頭“李女士慢用啊”,提著包抬腿就走。
李女士比他來得還早,這時候才吃到一半;她注意到這個年青人風捲殘雲般的吃相,發覺他離開的時候匆匆忙忙,話音未落就只留下背影,不禁莞爾一笑。
第十五章 洋行業務(上)
趙東一路馬不停蹄的趕到位於西大街的《商務日報》報社所在地。
西大街,中大街,西二街等五條街,就是如今和後世鼎鼎有名的重慶總商會所在地。重慶總商會成立於清末,是四川近代第一家商會,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機構,甚至超過了政府對商人的影響力;現在大概有一千多家華商入會,只不過洋行是不包括在內的——事實上,商會成立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調節和公斷華洋商業糾紛。
《商務日報》可以看做是重慶總商會的機關報,創刊於一九一四年。這是四川第一傢俱備現代報刊要素的報紙,開始時每日出一大張,每半月採其精華材料出一本小冊子,名為《商務日報匯要》,有點象後世報紙的合訂本和精華本的混合體;以後定為每日出三大張,不再出匯要。趙東打聽了一下,《商務日報》目前每日發行量大概在一千份上下;別小看這個數字,這已經是目前四川第一大報了。
他進門後找到編輯,說明來意後,編輯當即點頭:“趙先生要大版還是小版?刊登幾天?”
“小版……登兩週吧。”
“哦,川洋五塊,明天就上報紙。”編輯很爽快的點頭。
趙東還想再套套近乎,可是編輯對他的態度不冷不熱;想想也就明白了,現在他是幹什麼的?是洋行協理,就是俗稱的“買辦”。買辦其實和後世外企大公司的金領階層沒多大區別,但是在這個時代,買辦可是遭國人痛恨的一個階層;尤其是在具備近代民族意識的青年人群體中,“買辦”絕不是一個好聽的詞。重慶總商會幹的就是和洋人洋行打交道的活,對洋人、買辦之流有好感那才叫奇怪!
他有點不甘心,在報社裡磨磨蹭蹭還想找人套話——現在沒有網路,報社的人是訊息最靈通的,只不過這裡的人忙忙碌碌的沒空搭理他;快出門時,正好看見一個年輕人抱著一大捆報紙走出房間。
“哦,這麼多東西,我來幫你。”趙東幾步走過去。
“謝謝啊,先生。”年輕人扭頭看看,不認識,不過也沒有拒絕。
把報紙放到另一個房間的角落裡,這裡堆得到處是雜物,紙張,報紙。趙東隨手翻了幾下,居然有很多以前沒賣出去的舊報紙,走運了!
“先生,這些舊報紙不要的話,我拿幾張行嗎?”趙東試探道。
年輕人搖搖頭。
趙東手一伸,一塊川洋變戲法一樣出現在掌心,也不說話,直接塞到對方口袋裡。年輕人往門口看看,然後回頭說道:“那快點啊!”
“好嘞!”
有了報紙,趙東也不準備去搞商業考察了,直接就準備回去細細研究。
剛拐過東大街的十字路口,就望見前方人頭攢動,熙熙攘攘,間或夾雜著一片叫喊聲;後面的看客離得遠,看不見人圈子裡面的場景,紛紛踮起了腳,伸長了脖子,晃著腦袋往裡面瞅;這情景彷彿是在街心公園圍觀馬戲團。
“勞資打死你這個瓜娃子……”人群裡面傳來一聲尖利的怒吼,然後“啪……啪……啪……”,一陣踢打聲從人群的包圍圈中央傳出來。
“兵爺,莫要再打了……再打就打死了!”裡面又傳來求情的聲音。
“這娃就是不知死活,敢來王靈官的司令部……哈兒……打死活該!”又一位看客很不以為然,高聲反駁。
趙東在外面本打算繞過去,恰好聽見“王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