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序 言(1)

諸葛一生唯謹慎

呂端大事不糊塗

這是中國歷史巨人毛澤東生前送給他的戰友葉劍英的兩句話。摯誠中肯,恰到好處。###同志談到這兩句話時,說:“縱觀葉劍英同志一生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緊要關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這個評價他是當之無愧的。”

“諸葛一生唯謹慎”,這一句比較好懂,也切合葉帥之為人,而後一句“呂端大事不糊塗”,確實曾讓作者“糊塗”一陣,只好翻書求典。呂端何許人也?原為宋朝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氏,官至樞密直學士,後繼呂蒙正為相國。據宋史載,宋太宗頗賞識呂端,稱“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為何說他“小事糊塗”?即是說他不在乎個人利害得失。如對飛辭流長、閒言碎語之類,呂端的態度是:“吾直道而行,無所愧畏,風波之言不足慮也。”說他“大事不糊塗”,那是指在關係到國家的興亡、人民的安危的大事面前,呂端是非分明,秉公辦事。例如,有人將叛將李繼遷的母親捉住,準備殺死,呂端聽說後,覺得是件大事,便稟告皇上,建議把李母安置好並給以優厚待遇,這樣即使李繼遷不降,也能繫住他的心。太宗採納了他的意見,不僅避免了濫殺無辜,也最終感動了李的後代,使其終於歸順。太宗感激呂端說:“若是沒有你,險些誤了大事呀!”及至太宗去世,內侍王繼恩陰謀廢立,呂端在關鍵時刻奉真宗即位,罷逐王繼恩。這又證明他確是“大事不糊塗”。

說完古典,再回過頭來,好好品味當年毛澤東說葉劍英“呂端大事不糊塗”的背景和寓意。作者曾為此請教過葉帥,他出於自謙,不作解釋,只是預設而已。後來,又求教於當年親耳聆聽毛澤東說此話的薄一波同志。薄老回憶往事說,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毛主席指示我把北戴河會議上的發言修改後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再講一次。當我講到舊戲中王佐斷臂“為國家盡忠心,晝夜奔忙”時,幾位同志插話,會場氣氛活躍起來。毛主席突然站起來講:“劍英,我送你一句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又說:“呂端大事不糊塗,劍英足以當之!”薄老談自己的體會說:主席指的大事,一件是長征途中葉劍英把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密電”及時送給毛澤東,挽救了黨和紅軍。當然還有其他的事。薄老舉例說:1976年粉碎“四人幫”就是另一件大事。在這場鬥爭中,他是核心人物,辦了一件大好事,粉碎“四人幫”以後,他扶持華國鋒,主動讓位,說自己年事已高,力不從心。再三請鄧小平同志出來主持工作。他實事求是,客觀評價自己,能做到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他一直到去世,始終是大事不糊塗,這一點,非常了不起,很值得我們學習。

毛澤東稱讚葉劍英大事不糊塗,從廣義上講,是指葉劍英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在歷史轉折的危難關頭,他總是忠貞不惑,洞察局勢,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對革命事業一再做出重大貢獻。除了前面提到的幾件大事外,其他的,如1922年,在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孫中山蒙難的危急時刻,葉劍英率部誓死保衛孫大總統;1927年,在蔣介石叛變革命的關鍵時刻,葉劍英毅然與蔣決裂,投靠共產黨;在中共中央秘密策劃即將舉行南昌起義的緊急關頭,葉劍英獲悉汪精衛、張發奎等密謀加害賀龍、葉挺,他立即連夜下廬山通知賀、葉,商討對策,保證起義順利進行;南昌起義失敗,汪精衛下令張發奎等派兵追趕,企圖消滅南下途中的起義軍,在此關鍵時刻,葉劍英向張發奎“獻策”,力阻不追,使起義軍順利開往廣東;在廣州起義險遭破壞的危急時刻,他設法穩住敵人,“調虎離山”,保證起義提前進行;在紅軍長征途中,他兩次救護毛澤東和中央機關免遭敵人突襲;西安事變前後,他密赴西安,多次與張學良、楊虎城將軍密談,促成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再度合作;在日寇大舉侵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他轉戰南北,身居虎穴,“舌戰群儒”,堅持抗戰統戰;在敵重兵壓境、延安危急時,他巧布“空城計”,轉危為安;在北平軍調部400個艱險日夜,他與美方、國方代表談判鬥爭,不辱使命,勝利而歸;在新中國誕生的“陣痛”時刻,他主持中央後委,接管北平,進軍華南,統籌兩廣,解決了歷史轉折中一個個難題;在“十年浩劫”的嚴重時期,他堅持與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長期鬥爭,最後戰而勝之;在粉碎“四人幫”之後偉大歷史轉折的新時期,他撥亂反正,薦賢舉能,堅決支援和維護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為加強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四化建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