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其他任何海域特別中隊(Divisionspeciale),這個特別中隊擁有2艘老式戰列艦、4艘裝甲巡洋艦以及3艘防護巡洋艦;其他兵力為6個各擁有6艘驅逐艦的驅逐艦隊、2個各擁有8艘潛艇的潛水艦隊。艦隊共有21艘戰列艦、7艘裝甲巡洋艦、8艘防護巡洋艦、43艘驅逐艦或雷擊艦以及16艘潛艇等主要艦艇,主要基地為土倫港,其他還有位於突尼西亞的比塞大港、阿爾及爾的奧蘭港,臨時基地還有科西嘉的阿雅克修以及博尼法喬。海峽艦隊又稱第二輕型艦隊(La2eEscadrelégère),司令官為魯伊埃(AlbertRouyer)海軍少將,其兵力為2個裝甲巡洋艦分艦隊、4個驅逐艦隊、3個潛水艦隊以及一支由2艘驅逐艦和20艘小型雷擊艦構成的敦刻爾克防禦機動部隊(DefensemobiledeDunkerque)。主要基地為布勒斯特、其他基地還有瑟堡、敦刻爾克以及加來。

第15頁:俄國神秘的黑海艦隊

⌒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俄國

日俄戰爭以後,俄國海軍從世界第三位驟然跌至第六位,而且戰後還經過了一段政治動盪時期,當時對於俄國海軍而言,最重要的任務便是進行反思,同時進行海軍的重建。

當時俄國海軍主要分為波羅的海艦隊以及黑海艦隊。前者的主要任務是抵抗德國可能發動的攻勢,尤其擔心的是德國人就像日本在1904年那樣,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在波羅的海一舉消滅俄國的有生力量。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曾經根據歐洲大陸軍事力量的分佈以及兵力擴充,多次制定其作戰計劃,這些計劃主要是配合岸炮和水雷,保衛聖彼得堡以及芬蘭灣的安全。不過當時海軍代司令官馮·埃森(НиколайОттовичфонЭссен)中將在1908年提出了不應該僅僅消極防禦,還應該在德國的基地和港口布設攻勢水雷,阻撓敵方艦隊出港。但是統帥部卻擔心承擔“主動發動戰爭”的責任而拒絕這種計劃。在戰爭爆發前夕,俄國在波羅的海的展開基本上是按照1912年計劃而實施的。根據這個計劃,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任務實依靠陸軍的支援,依託芬蘭灣最狹窄的區域,也就是納爾根(現:愛沙尼亞的奈斯島)島和波卡拉半島附近所謂“中央陣地”集中佈置雷區,並以海岸炮兵加以強化,對試圖突入芬蘭灣的德國艦隊進行抵抗。然而,計劃並沒有對後期戰略進行想定,由於計劃制定之時統帥部對於敵方意圖做了過高估計,因此直到戰爭開始以後才對於作戰設想做了修正。

黑海艦隊所制定的計劃由於德國在地中海的兩艘軍艦突然歸屬土耳其而變得不再適用。對於出現的新情況,海軍指揮部在8月到9月制定了一系列計劃,分別就攻守兩種可能採取的戰略做準備,如果採取守勢,黑海艦隊主要兵力集結於塞瓦斯托波爾,只以一部分兵力對博斯普魯斯海峽進行深遠封鎖。一旦敵艦到達黑海,便出擊迎戰。而如果採取攻勢,則在對博斯普魯斯海峽進行深遠封鎖之前便佈雷海峽口,以削弱敵艦實力。如果無法迫使敵艦隊進行決戰,則在敵艦進入安納托里亞沿岸港口之時對其進行襲擊。如果陸戰取得重大勝利,則派兵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登陸,佔領俄國垂涎已久的海峽地區以及君士坦丁堡。

俄國海軍幾乎完全是以義務兵役製為基礎的,根據相關條例,凡是適齡健康而具有船舶駕駛員、船舶機師職稱以及在商船擔任過水手、舵手以及司爐者均應在海軍服役,其次還優先徵召工廠的裝配工、車工、鍋爐工、電工、報務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員,不足部分再從國內沿海以及臨河地區的居民中招募。水兵服役期為十年,其中五年為現役、五年為預備役。在喀琅施塔特還為波羅的海開辦了一所少年水兵學校,以培養職業海軍專業軍人。同時為了培養士官一級的專業人員,在波羅的海以及黑海還設立了一些教導隊,編制內還有一些炮兵學校以及水雷學校。

根據日俄戰爭的教訓,俄國當時比較重視戰鬥訓練,尤其是馮·埃森領導下的波羅的海艦隊。當然由於物資的短缺,艦隊訓練往往著重於停泊場訓練,即便出航也只有在夏季才短期進行。值得一提的是,在俄國的作戰計劃中,水雷作戰佔有了比較主要的比重,因此對於佈雷訓練上,以及雷場岸炮協同戰鬥訓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俄國海軍的指揮機構為海軍部,1911年起由海軍中將格里戈羅維奇擔任海軍大臣。而1906年起,俄國海軍效法陸軍成立了參謀本部,雖然並不像陸軍參謀本部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