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始於西漢,歷經唐、遼、金、元、一再擴建。
此時已是關外軍事重鎮,交通要衝。到了明朝萬曆年間,瀋陽中衛城已城廓威嚴,在方圓九里的城區。
商號櫛比,民宅相依。
上時,久居瀋陽的總兵賀世賢,聽說楊鎬赴沈。
連忙命城裡總管在四座城門樓插起彩旗,沿街各家商呈掛起彩燈,以節目的氣氛迎接遼東經略的到來。
這天,旭日東昇,駕世遇親率城內的副將,參將,遊擊,千總,百總等大小官員,迎出城外,親自把楊鎬接到總兵府。
當天,楊鎬由城南保安門進城後,馬未停蹄,人末下鞍,就令傳令兵,馬上向開原鐵嶺,遼陽,清河,山海關等衛傳令,命各路總兵,將官火速來沈,三日內不到者,斬。
第三天一早,各衛總兵官,副將,參將相繼到齊。
各路將官向楊鎬請安之後。
楊鎬當即在總兵府大廳宣佈:“查清河城副將陳大通,遊擊陳大通在清河之戰中,臨陣逃脫。為嚴整軍紀,當眾斬首!”
言畢,抽出尚方寶劍,交給待官,說道:“在中心廟前斬首示眾!今後凡不遵軍令者,定斬不赦!”
陳大通道闖出佇列,剛想喊冤,早被幾員武衛繩捆索綁,押赴法場。
皮廷相站在法場西側眼見陳大通人頭落地,才轉身回到驛館。
處死二陳,楊鎬本人並不覺得輕鬆,因為據他摸底,山海關只有三萬兵馬,廣寧、開原、鐵嶺、遼陽各地加在一起,也不足六萬。若以八、九萬殘兵老將去對付訓練有素的六萬八旗騎兵,談容易?
想到這裡,他不戰自餒,上任多日,從不言如何出兵。
眼下,楊鎬十分為難,進兵吧,那是以卵擊石,不出兵吧,國師必會嚴懲自己,弄得晚年身敗名裂。
所以,他以‘兵員不足,軍餉虧空’為由,屢向朝內要兵要餉,施以緩兵之策。
上行必有下效,遼東各級將官,也趁增兵加餉之際,虛報兵員,多領軍餉。
到了月底,各地徵調兵員名冊,共達四十七萬人之多,而實際不到十萬。
這天,楊鎬第四次接到皇上命他出兵的聖旨,他不得不召集各路大軍將領,決定兵分四路進攻;左翼中路由山海關總兵杜松統兵三萬,從瀋陽出撫順關;左翼北路由開原總兵雙林會同葉赫兵共一萬五千人從開原出三岔口;右翼中路由廣寧總兵李如柏,瀋陽總兵賀世賢指揮,率軍二萬五千人,由清河出鴉鶻關;右翼南路由遼陽總兵劉大刀指揮,率兵二萬,從寬甸出佟甲江。
四路大軍約定於建州東達二道關會齊,然後圍攻赫圖阿拉。
總師楊鎬坐鎮瀋陽,指揮號稱四十七萬大軍的兵馬,誓師已畢,各路兵馬開始整軍備糧,待命出發,楊鎬統帥四十七萬大軍進去赫阿拉的訊息,如同閃電,傳遍遼東。
此時,努爾哈赤正帶領一萬五千伕役民工,在渾河與蘇子河義叉的灣,修築薩爾雅新城,休養士卒,以防明軍突然襲擊。
這天清晨,努爾哈赤正站在新城西南角的角樓,朝遠處眺望。
忽然飛來一匹戰馬,弄得大道上煙塵四起。
不一會兒,那騎士進城,跑上城牆,向努爾哈赤稟報:“汗王,不好了,明軍晚舉著火把,要來攻打我們山城了!”
“來人多少?誰是帥將?”
探馬搖頭不知,努爾哈赤連忙走下城樓。
回到大殿,召集八旗將領,火速議事。
眾旗主坐定之後,忽然又有探馬來報:“稟報汗王,明軍四十七萬,兵分四路,已於昨晚出兵!”
“好傢伙,八對一!”
何和裡聽罷,面帶驚色地說道:“我軍僅有六萬,想差如此懸殊,汗王您可要當機立斷喲!”
“不必聽那一套!”
安費揚古聽後,站起來說道:“朝廷軍餉匱乏,上哪去徵那麼多兵?”
那探馬又回道:“四十七萬,就是四十七萬,是我親耳聽到的。”
“何處所聽?”
努爾哈赤關切地追問道。
“我從大舅哥那兒聽說的,他在明軍中做事兒,昨晚我聽說後,走出來,就看見明軍舉著火把,傍黑天從撫順關出發,光火把就擺了好幾裡!”
“那叫外強中乾!”
安費揚古笑道:“如果明軍真正地兵強馬壯,何必晚上行軍,白天打仗?”
何和裡聽了穩不住神了,他氣得一拍椅扶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