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由於賣剩的商品要丟棄,所蒙受的損失就稱為“報廢虧損”或“報廢損失”。
商機損失與報廢損失,哪一個是較為嚴重的問題呢?其思路就是要站在顧客的角度來思考。
舉個例子來說,這是某家7…ELEVEN的故事。老闆先前在中型連鎖超市擔任店長,由於想“試試自己的實力”,所以經營起便利商店。不料,他的經營方式,卻與其積極的心態恰好相反。
在超市做店長時,他最大的煩惱,就是報廢損失的問題。每晚店一打烊,如果報廢過多,就表示業績不好。即使經營起超市,那個記憶仍未抹滅,結果消極地訂貨,一直為提升業績所苦。最典型的就是小菜類。
那家店坐落在站前的商業街,附近是住宅區,客源以單身人士、學生居多。原本寄望漢堡肉、八寶菜、糖醋排骨等小菜類會有好的業績,誰知卻毫無起色。
問題就出在訂貨的方式。“如果剩了該怎麼辦?”因為擔心報廢損失,就少量訂了兩三個上架,卻剩下一兩個。顧客見到架上只有零星幾個,反射性地認為:“該不會是賣不好剩下的吧?”就難以伸手購買。憂心報廢損失的消極姿態,卻招致報廢損失,導致惡性迴圈。
說到這家店,問題是出在哪裡呢?與其說是報廢損失,不如說是由於消極的訂貨,導致更大的商機損失。
其後,由於負責的OFC作為他的後盾,熱心地建議,老闆的心態轉為積極,大幅增加小菜的訂貨量,也增加了陳列的排數。他也將小菜擺在米飯的旁邊,藉助關連性的陳列,希望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結果,營業額飛速上升,此後就不曾下滑。
對顧客而言,哪一種才是令人滿意的狀態呢?答案自是不用多說。
5。忽視暢銷商品、滯銷商品,就會產生商機損失、報廢損失
我們再稍微談些商機損失的話題。
先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假設某商品有X、Y、Z三個種類。X進了50個賣出30個,Y進了30個賣出20個,Z進了10個賣了10個。如果由你負責訂貨,接著你要進哪個商品,又進多少呢?
如果毫不考慮地只補充賣出的量,我們稱之為“補充訂貨”或“追加訂貨”。如果那樣就好的話,訂貨就成了事先有答案的“作業”了。不過,這麼下去的話,賣場永遠是一成不變,客人就會流失。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階段 要如何充足供應熱賣商品?具備假設能力(5)
你必須要分辨“暢銷商品”與“滯銷商品”。所謂的暢銷商品,就如字面所示,是指因切合顧客的需求,賣得好,預期能擴大業績與利潤的商品。
相反地,脫離顧客的需求,銷售不佳,無法期待業績與利潤,沒有必要擺放在店內的商品,就稱為滯銷商品。
那麼,X、Y、Z中,何者是暢銷商品,何者是滯銷商品呢?
目前便利超市已匯入了POS系統。這是個在終端的收銀機,以售出商品的條碼輸入資訊——哪個商品何時賣出幾個,能夠自動管理各種銷售資訊的系統。
以POS資料來看銷售量,依序為X是30個、Y是20個、Z是10個,所以“銷量商品”的冠軍是X。但那真的是暢銷商品嗎?
在此,我們再試著加入另一個時間的資料。實際上,Z一個鐘頭就全數賣光,Y半天內30個賣出20個,X一天內50個賣出30個,剩下20個。如果是這個樣子呢,就賣出的速度,依序則為Z→Y→X。
雖然銷售量最少,但新的暢銷商品卻是Z。能在一個小時內賣完,是因大家都非常想要這件商品。而Y、X之所以能賣出,說不定是因第二個小時後,店內已沒有Z了,顧客雖然早已厭膩Y、X,不得已也只好購買。Y,X很可能才是滯銷商品。
如果不假思索,僅參考銷售量來補充訂貨的話,很可能在暢銷商品Z的部分就產生商機損失,而X、Y的部分就產生報廢損失。相反,如果積極地多進些Z,而適度地訂X、Y,或者將其抽離賣場,商機損失就會縮小,報廢損失也得以壓低。
現實問題是,受限於超市的擺設空間,為了大量補進暢銷商品來陳列,勢必要將滯銷商品一一下架。
總之,如果以掌握暢銷商品,將商機損失壓到最低為目標,並以此作為優先的考量,滯銷商品的報廢損失自然也會被壓到最低。
關於分辨暢銷商品與滯銷商品的重要性,鈴木先生是這麼說的——“昨天的顧客”所要的東西,不能給“明天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