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我在(4)
但是,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抱怨都不是源自於這麼深切的痛苦經驗。相反地,我們就像喬?沃許(Joe Walsh)的歌曲《人生一直都很好》(Life's Been Good)所描寫的——我們不該抱怨,但有時還是會抱怨。事情並沒有真的糟到該理直氣壯地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但抱怨就是我們毫不抵抗而自然出現的預設反應。我們就是會抱怨。
無知就是福。在你開始自我反思,要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之前,你可能幸福地未曾意識到自己的抱怨有多少,以及這些抱怨在生活中所造成的殺傷力。對許多人而言,對天氣、配偶、工作、身體、朋友、職業、經濟、其他駕駛人、國家,或心裡想的各種大小事件發發牢騷,是每一天都會重複幾十次的事,然而,卻鮮少有人明白,自己抱怨的頻率有多高。
話是從我們的嘴裡說出來,所以耳朵一定聽得到,但不知是什麼緣故,我們不會把這些話語認定是怨言。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
你的抱怨很可能比自己認定的次數要多得多。而如今,既然你已經接受二十一天的挑戰,要擺脫抱怨,你就注意到這一點了。當你開始把手環從一手移到另一手,才會明白自己有多常“kvetch”(意第緒語的“抱怨”之意——我不是猶太人,但我真喜歡這個詞。)
一直到現在,老實說,你可能講過你不會抱怨——或不常抱怨。很顯然地,你認為自己只有在事情著實惱人時,才會抱怨。下次當你想為自己的抱怨辯解時,先想想金吉爾的事件,然後捫心自問,你的這次經歷是否真那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