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交給學生如何插元件、如何走電焊、如何給組裝起來的機器貼個商標,叫〃華科100〃。一個暑假裝起500臺,每臺120門,成本20000元,能賣75000元。連個〃生產許可證〃也沒有,居然供不應求。
儘管沒有〃生產許可證〃,但是卻有政府這棵大樹撐著他。六所隸屬電子部,而華科隸屬六所。這種裙帶關係讓〃華科100〃很容易地透過政府的技術鑑定會。為了這個鑑定,許瑞洪花了20萬元,這在當時不是小數目,但他覺得很值。因為他獲得了合法生產的資格,還讓〃華科〃名揚全國。報紙上說,這是〃國內首創〃。有內行的人取笑他,說他不過是在模仿人家。他就反唇相譏:〃就算模仿,你能模仿出來也行啊。〃
此後三年,許瑞洪大步前進。身邊有個聯想,曾經做出同樣的〃程控交換機〃,卻因遲到一步,步步跟不上,很快就被他甩掉了。但是在南方,有個人正盯著他。他叫任正非,是個後起之秀。他領導的華為公司咄咄逼人,正在吞噬長江以南的市場。但它畢竟年輕,又遠在天邊,沒人想到它會取代〃華科〃,佔領全中國。
1994年是許瑞洪最風光的一年。公司的銷售額已有好幾億元,帶來至少6000萬元的純利潤。許瑞洪離開了那間小公寓,搬到上地產業基地。新公司佔地10000平方米。他給它起個名字叫〃瑞洪大廈〃,把它當做自己事業的里程碑。這座〃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