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書→吧→BOOK。

第39節:民族品牌(5)

不管是〃背水一戰〃還是〃高舉大旗〃,當時似乎只有聯想敢說這個大話,因為它第一次成為計算機行業的〃銷售第一〃。中央政府釋出的統計公報表明,它在1993年保持了驚人的成長,銷售額達到301520萬元,超過國內所有最著名的企業……賽格、長城、北大方正、浪潮、四通、長江、科海和福建實達。對於一個公司來說,這有歷史意義。對於整個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幸運。柳傳志儘管心情緊張,擔心滿盤皆輸,手上卻還擁有最後一個賭注,正是那個29歲的楊元慶。柳傳志後來承認,當時推出楊元慶是〃拼命賭一把〃,楊元慶則認為,〃這是放手一搏,不是賭博。〃無論怎麼說,這對於楊元慶個人歷史和整個國家的歷史來說,都是最具刺激性的時刻。

1994年3月19日,楊元慶倉促上陣。柳傳志再次說服他打消出國留學的念頭留下來,就像當年說服倪光南帶著漢卡技術加盟聯想一樣。他在關鍵時刻選賢任能的本領簡直是登峰造極。他把與微機有關的研發、生產、銷售、物流供應和財務運作全都交給楊元慶。在以後的幾年中,柳傳志用既傑出而又符合中國現實的哲學思想指揮著公司航向,楊元慶則利用手中大權和他代理惠普產品時獲得的經驗,徹底改造了公司的商務體制。這一老一少構成相輔相成的搭檔,導演了國產微機的絕地反擊戰。

楊元慶全力以赴,像個上足了發條的鬧鐘一樣滴滴答答轉個不停。命運不允許他去接受西方教育,卻迫使他在市場上與西方列強一爭高下。他並不擅長技術,但卻是個商業奇才。此人的出現標誌了聯想微機的轉折點,而且也是整個中國微機事業的轉折點。這一點大多數人是在兩年以後才意識到的,而在當時,人們都拿懷疑的眼光打量他,就連他自己也覺得信心不足。就任新職之時,他是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味道的。他對多年的助手林揚說,代理惠普業務的前途光明,而聯想微機很難再有作為。不過,他是那種只要認準彼岸的目標就會豁出命來划船、就算明知這船要沉下去也不會罷手的人。

這個註定要承擔起〃微機革命〃的人,既不是公司研究部門的資深科學家,也不是老一代的管理者,他甚至與公司傳奇般的漢卡開發歷史沒有任何聯絡。他1964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祖籍卻是浙江定海,那裡是中國最大的漁場。不過,這個家族的打魚為生的歷史到他的上一輩結束。楊元慶在安徽長大,在上海完成大學學業,又回到安徽,進了中國科技大學讀研究生。這就是他進入聯想之前的全部履歷。那段生活儘管簡單,但卻在他的性格中留下兩道深深的軌跡,並行不悖:一道是嚴謹和注重邏輯;另一道是自由、開放、雄心勃勃。

楊元慶比柳傳志小21歲,是屬於電晶體時代的一代新人。他的外表令人印象深刻,身高1?81,寬肩,面色白淨,稜角分明。無論在當時還是成名之後,他都不是那種喜歡張揚的人。他的性格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敏捷卻又內斂、剛硬卻又含蓄。他有一種過人的智慧,但卻並不善於與人溝通。他在行動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種強烈的霸氣,鋒芒畢露,對任何事任何人,包括對他的老闆柳傳志,都是一副堅決、固執和不肯妥協的態度。但在表達思想的時候,他總是露出一絲羞澀。他在公開場合講話總是顯得不夠自信,因而帶著難改的口頭語:〃我覺得……我覺得……〃,或者〃這個……這個……〃。以當時情形來看,柳傳志身邊的年輕人中,有很多比楊元慶更聰明,更機敏,更善於表達,也更早地進入公司的權力核心。但是毫無疑問,楊是當時公司裡面業績最為突出的經理之一。

現在,他想像著和那些跨國公司的競爭是一件多麼刺激的事,決心大刀闊斧地改變公司。他在白頤路南端的科技貿易中心大樓裡買下1000平方米的樓層,開闢了他的指揮中心。這地方朝市中心的方向靠近了大約3公里。分散的管理體系開始向新的部門集中,楊元慶將與微機有關的一切權力集於一身,把歸在他名下的300多人一舉削減三分之二,只留下112個人,個個都是精兵強將。楊在公司的年輕人中有一大批支持者,但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些元老的支援。轉眼之間,人人都像回到創業的年代,克勤克儉而又充滿激情,還很有想像力。

→虹→橋→書→吧→BOOK。

第40節:民族品牌(6)

經過過去10年的耳濡目染,大多數中國人總算明白了個人計算機意味著什麼。不過,計算機的進入家庭遠不像彩電那樣長驅直入,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