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湧
第一部分美國的教育新貴
所謂弱勢階層,是由經濟環境和文化行為兩方面造成的。“經濟平權”的目標,是為弱勢階層創造機會平等。但文化行為的改造,則要靠勞工階層自己。過去歐洲的貴族,靠的是家徽、爵位、世襲的特權和遺產來維持自己的地位;如今美國的精英,則靠考分、大學的學位、領導世界開拓經濟和科技前沿的個人素質來出人頭地。美國的中高產階級,正在創造一種培養這種素質的文化。他們的孩子,在教育競爭中,不僅有金錢上的優勢,更大的優勢恐怕是他們的父母本身就為他們提供了學習的榜樣。
序(1)
這是一場十幾個孩子參加的鋼琴演奏會,就在他們共同的老師家的客廳裡舉行。幾十位家長和學生把小小的客廳擠得滿滿的。我不足六歲的女兒第一個出場。此時她學習鋼琴不足三個月,已經彈了快十個曲子。這次要不看樂譜一口氣彈三個。我心裡七上八下。還好。她一個音符也沒錯,只是節奏失去了控制,越彈越快;顯然是太緊張,著急想早點結束。雖然美中不足,但我心裡還是慶幸:畢竟她是最小的一個孩子。音符不錯就不容易了。�但是,十幾分鍾後,我的想法就變了。一個年齡相當的韓國裔男童,彈的曲子不僅複雜得多,而且一開始就全身心融入音樂中。音樂給他帶來的喜悅充分地洋溢在臉上。接下來,一個矮半頭的中國裔男童上場。那麼小的個子簡直讓你擔心他會從琴凳上翻下來。但他的水準顯然更高,抑揚頓挫,甚至已經自然地有了鋼琴家們那種肢體語言。可見他是多麼陶醉。
�實在是比不過人家呀!我心裡暗歎。中場休息時二話不說找到兩個孩子的家長。一打聽才知道,這兩個孩子一個比我女兒大幾個月,另一個比她小一個多月。他們都學了一年左右。
2004年我剛剛在波士頓找到工作,家裡經濟情況還很緊張。第一次買車,只能花3000多美元買輛1999年的舊車,已經跑了快10萬英里。原因之一,是孩子到了學琴的時候,要有一大筆開銷。貨比三家,最後決定買一架3000美元出頭的新鋼琴(這幾乎是我們惟一能負擔得起的新鋼琴)。鋼琴店在波士頓享有盛譽,有自己的鋼琴學校;接待我們的銷售員就是半個音樂家,不僅賣琴,也幫助介紹鋼琴老師。我們明確要求他介紹一個最好的老師。結果找到了現在這位。半小時的課50美元,比一般老師貴一倍。我們剛一聽價錢嘴差點兒張開,但咬咬牙還是決定上了。�參加這個演奏會,第一次見到其他家長,相談甚歡。大家知道彼此的共同點:不惜工本地為孩子找最好的老師學琴。小的孩子如我女兒這樣,在四五歲之間,還沒有上一年級。大的孩子則準備上大學了。鋼琴老師相當自豪地介紹,她的學生許多上了哈佛、MIT、布朗。其中有立志當醫生的,有準備學科學的,真正要投身音樂專業的很少,包括兩個她稱為有“上帝賦予的天分”的孩子,也沒有當鋼琴家的計劃。反而一個平平之輩,馬上要進音樂學院。�我粗粗算一下,這裡的孩子,到了八九歲,就得每週上45分鐘甚至一個小時的課。一年下來,一個孩子5000多美元。有的家長兩個孩子都往這裡送。這些家長,許多收入不錯,但看不出哪個是大款。一個新加坡來的家長私下還向我們抱怨:“實在太貴了,付不起呀。可是我的孩子換了這麼多老師,不找她還是不行。”可以想見,一些家長恐怕也像我們一樣,把家底兒全翻出來,投到這個鋼琴課上。�表面上看,明知道孩子不搞專業也這樣下血本學鋼琴,似乎很不理性。但仔細分析,就能解讀出這些家長在孩子身上希望著什麼。一上課就知道,彈鋼琴幾乎是對孩子的智力和心靈最大的挑戰。小小年紀,剛剛開始讀書,就得認讀五線譜,同時手要跟著譜子彈出音樂來,又要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這一套不僅需要調動各方面的智慧和感性,而且需要高度的紀律和刻苦精神。孩子要是能對付這些,你就不覺得她還有什麼別的東西不能對付。所以老師十分得意地說:“我的學生長大後幹什麼的都有,都非常出色。因為學了這些以後,學什麼都快。”�但是,簡單的“智力開發”不能完全解釋家長們的動機。大一些的孩子,學鋼琴花錢不說,一天至少練二三個小時。一個準備當醫生的高中畢業生,甚至為一場演奏會一天練六七個小時。美國的高中競爭越來越兇,家長讓孩子在這個看似無用的事情上投入這麼大,必有其他所求。以我觀察,鋼琴課實際上是塑造美國未來精英的文化品位的過程。家長希望孩子不僅有世俗的成功,而且有一個感性豐富的靈魂,既能創造生活,也能享受生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