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們從宗教信仰到性行為方面的選擇。剛剛來到美國時,還一度認同共和黨。但克林頓的性醜聞終於讓我對共和黨大倒胃口。在我看來,共和黨讓政府幹預個人的私生活,甚至連萊文斯基到書店買什麼書都要調查。最後她的供詞也被政府印成書來賣。這至少也是侵犯人家的智慧財產權吧?國家為了黨派利益這樣剝奪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權利,這實在比民主黨的大政府可怕多了。從此我開始批判性地審視共和黨的理念。
在克里與布什之間的好惡,更是被我個人的經歷塑造。我在文革後期開始懂事,在改革初期受的大學教育。我知道高幹子弟在“老子英雄兒好漢”的口號下的張狂,見過他們利用父輩的關係網進行“官倒”的腐敗。克里和布什雖然都出身特權階層,但是布什在當州長前,全靠老子的牌子混。在我眼裡,他實在是美國版的高幹子弟。克里則是特權階層中的“外人”,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奮鬥。他不僅是越戰英雄,而且也是反越戰的英雄。一個人能夠這樣勇敢地對抗自己國家的不義,這種反叛精神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實在格外珍貴。所以,我看他當年在參議院作證的錄影時,常常還落淚。2000年看戈爾競選,我支援戈爾的主張卻不喜歡他這個人;對克里,雖然覺得他實在缺乏政治魅力,競選組織得雜亂無章,卻對他有個人的感情。
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寫這本書,當然是痛苦的。因為你必須闡明為什麼你不喜歡的這個人領導了某種歷史潮流,為什麼你喜歡的人註定要失敗。這就需要用誠實來克服感情。我相信,這一點我基本上作到了。在本書中,我鉤畫出從BarryGoldwater,到里根、布什的保守主義運動的脈絡,對共和黨從董事會的金融精英政黨到基督教保守主義的草根政黨的轉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對民主黨在意識形態上的精英傳統也給予了嚴格的批判。甚至對從“直話直說的政治”一書中就提起的反智主義,也沒有象霍夫斯塔特那樣進行負面的描述。我以為,啟蒙主義和反智主義是美國生活中的兩極。兩者之間的張力保持了政治的創造性。反智主義雖然有走火入魔的時候,但也常常能夠把小民百姓帶入政治過程。這一觀點對自由派的傳統,大概是個背叛吧。
這次大選的結果,對我來說非常失望。這種失望主要倒不是意識形態方面。我認為,對於自由派和保守派這兩股美國的主要政治力量,你很難說哪一派更高。但是,只有當兩派都推出最優秀的代理人時,這樣交鋒才是高水平的意識形態競爭。比如里根和克林頓,就是這樣的代表人物。這就好象你看世界盃決賽,希望看到巴西對德國,不希望看到韓國對波蘭一樣。布什是個缺乏能力的總統。不管他代表哪一派,都不可能有好的政績。這也是當年支援他的保守派雜誌“經濟學人”這次支援克里的原因。以一個不勝任的領袖代表保守主義運動,不僅不能顯示保守主義最精彩的哲學,反而可能把保守主義漫畫化。這無疑降低了這兩種意識形態之爭的檔次。弄不好,共和黨可能會為今天的勝利付出代價。
本書和前一本“直話直說的政治”有明顯的不同。前一本基本上是媒體式寫作,屬於社會政治觀察。這一本則多少有些從媒體到學術的過渡味道。雖然我所用的中文軟體還沒有加註的功能,最初發表我的文字的媒體也不要求註釋,但是一些文章寫得很長,有超過萬字的。在寫作過程中,我也參考了不少專著,只是沒有注出而已。書中的第二部份“現代美國保守主義”包括了幾篇長文,追溯到60年代Goldwater領導的保守主義反叛運動,甚至透過美國建國前“大覺醒”的宗教運動,來理解當今基督教保守主義的崛起。在其他部份中,類似的長文也時時能夠看到。這些文字特別能夠代表這一學術化的傾向。乃至我現在有些後悔當時沒有按嚴格的學術格式寫。不過,我還是堅持“直話直說”的原則,用大白話講述歷史源流,進行政治分析。相信讀者除了覺得文章長一些、分析深入些、更有歷史感之外,不會有什麼堅深奧妙的感覺。
另一部份文字,則是實況式的述評。比如第六部份和第四部份的主體就是這樣的短文。這些文字之所以保留,是因為它們具有“現場感”。如果以後有人希望研究本次大選的一些細節的話,還值得看這類文章。更何況小文章包含許多點到為止的細節分析,是長文所不具備的。
分析時政最怕的就是錯。時政瞬息萬變,你不能等結果出來再評論,所以沒有人可以避免事前的判斷錯誤。我在一些細節上犯了幾個這樣的錯誤。比如對民主黨代表大會的評價顯然太高,對愛德華滋也明顯高估。這裡確實有感情的因